20170428一位女作家走了
林奕含於昨天離世,26歲的年輕歲月,曾是台南女中的高材生,以學測滿級分的成績進北醫大醫學系就讀。卻因為深度憂鬱症休學,後又轉學至政大中文系,但病情未能好轉再度休學,就如此與疾病長期相處。今年二月她的第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五刷,探討的她的人生故事,但這本小說也是她唯一的一本小說。
精神疾病一直被台灣社會所詬病,只要你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是精神疾病的重大傷病卡,便被社會視為異類。別人會說你明明沒病,為何不好好讀書?不去找工作?為何與另一半格格不入?無法體會父母的苦心,父母栽培你是為了讓你成家立業,不是每天跑醫院,一事無成,你這樣怎麼過後半輩子?
其實心理疾病患者內心非常苦悶,他們也想過正常的生活,但疾病的侵襲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藥物只能控制病情,若是季節變化更會增加病情的變化,又要上醫院與醫師配合調整藥物,甚至要做進一步的心理諮商。若是當時家人輕忽,不隨侍在側,是很容易尋短的。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便是在親人不注意的空檔尋短或是嚴重發病。
這些社會的邊緣人何時才會受到社會關注的眼神呢?不是瘋子才會得精神病,心理疾病已經是二十一世紀的文明病,有可能下一個患者是你的孩子,所以不要輕忽親子間的關係。每個病人都沒料到自己會得這種病,但碰到了就是與醫師密切配合,按時服藥。憂鬱是一種病,但不是每一個憂鬱患者都會短,而是在那種情境下,你的人生卡關了,唯有理性的思緒才能走出死蔭的幽谷。
走出去,你會慶幸沒做傻事,沒走出去,你便是社會新聞事件的人物,說起來很容易,又有幾個人做得到呢?人生該悲還是喜,都取決於你,選擇權在你手上,但你選擇了就不要後悔,當你五十幾歲再來回看你的人生,也許憂鬱症讓你的人生更豐富。名利、財富之外的人生生活是你自己要過,你的感受是甚麼?只怕你來不及向世人說再見便離開這世界,人生的句點反而成了驚嘆號,只讓外人徒呼唏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