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溫醫師MBC養生功法

作者:溫碧謙
出版社:大樹林

 來學MBC養生功法


一、呼吸吐納法

本養生氣功法綜合打坐數息、瑜珈、太極,以及生理學、解剖學的原理,發展出兩種呼吸法:吸滿呼盡法、氣血暢行法,再配合灌頂法、氣注丹田法,其功用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1、吸滿呼盡法:只要把握原則,方法非常容易。

(1)、首先放鬆全身,調和呼吸,吸氣時不要太快,逐步地擴張胸腔;呼氣時拋開心中的雜念,做到虛靈頂勁,立身中正。

(2)、調整好呼吸後,深吸一口氣,吸得滿滿的,憋氣,觀照全身,放鬆(但要保持蓄氣的緊度),再緩慢地呼氣,將氣全呼盡,直到小腹微往內縮,再憋氣。

(3)、重複步驟2的動作,即完成。一般而言,吸氣的時間和呼氣的時間比以4:6 或 4:>6 為佳。


※簡短要訣:吸滿滿→憋氣→呼光光→憋氣→回歸最初

2、氣血暢流法:為吸滿呼盡法的應用,透過有意識的呼吸,使氣血得到最大的暢流。

(1)、先有意識的吸氣,讓肺部脹大,充滿氧氣後憋氣,使氧氣、二氧化碳在肺中得到充分的互換。

(2)、此時,肺壓降低,可以再吸一口,延長憋氣的時間,讓更多二氧化碳回溶至血液中。依相同原理,再次吸氣。

(3)、憋到差不多時自然呼氣,並放鬆全身,讓胸中的氣血往四肢及全身暢流。
(4)、呼完後自然吸氣至半滿,再放鬆地呼氣。

(5)、重複步驟4的動作,同時縮胸縮腹,擠出身體最後的廢氣。

(6)、再次憋氣,之後自然吸氣至半滿,再放鬆地呼氣。

(7)、重複吸氣與呼氣一次,愈吸愈多,第三次吸得滿滿的,回歸最初呼吸吐納時的狀態,準備迎接新的周期。

※簡短要訣:吸滿滿→憋氣→吸氣→憋氣→吸氣→憋氣→呼光光→吸半滿→呼氣→吸半滿→呼氣→憋氣→吸半滿→呼氣→吸半滿→呼氣→吸滿滿→回歸最初

3、灌頂法(用胸式呼吸):

(1)、吸氣時增加胸廓左右徑,兩邊肋骨自然張開。

(2)、呼氣時增加胸廓前後徑,讓胸骨髓吸呼自然起伏 。

在養生功法中,胸式呼吸用於灌頂,因為胸腔上方負壓大,上肺葉充分擴大,上腔靜脈回流變緩,主動脈弓更形彎曲,氣血容易往上走。在吸氣後,於憋氣的同時,觀想百匯,逐漸地會出現氣感。


4、氣注丹田(用腹式呼吸):腹腔內有許多重要的器官,可藉由氣注丹田法,使器官得到更多的養分。作法如下:

(1)、吸氣時腹部外凸變大,胸口不動。

(2)、吐氣時腹部內凹變小,兩側腰部往腹部中線靠攏,感覺肚臍貼近脊椎。

呼氣時,觀想氣血往腹腔貫注,逐漸地腹腔中會出現溫熱的感覺,用腹式呼吸,氣血容易往下(丹田)運行,肺葉左二右三,分為上下二部分,下部因血液分布較 多,和氧氣交換較為良好,在單位時間內得到的氧氣較多,適用於聲樂家的演唱之用;反之,若用胸式呼吸,則因血液分佈較少,氧氣的吸收量較少,較不適合聲樂 家的演唱。大部分瑜珈的教學,都主張腹式呼吸。

第一式、側拉身

著重在肩膀、胯的肌肉,以及腰部的伸展。

功效:

1、藉由頸椎、脊柱左右彎曲的動作,預防腰椎、胸椎、頸椎的韌帶硬化,避免神經受到壓迫。

2、使兩側肋間肌及腰部得到最大的伸展。

作法:


右側拉身:

1、雙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吸氣,雙手由身體的兩側上提至頭頂,手指相互交叉,掌心朝下。

3、呼氣,雙掌外翻,掌心朝上,頭部往上揚。

4、吸氣,雙手往上撐,呼氣彎左腰,屈右膝,左腳伸直。重心往右移,拉右側身。

5、維持原姿勢,深吸一口氣,把氣吸滿,等撐得差不多時,呼氣放鬆,重複“吸滿氣,拉右側身,呼氣放鬆”一次。

6、再深吸一口氣,身體回到正中,呼氣放鬆,雙手放下。總共吸氣,呼氣五次。

左側拉身:同上,左右相反。

1、雙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吸氣,雙手由身體的兩側上提至頭頂,手指相互交叉,掌心朝下。

3、呼氣,雙掌外翻,掌心朝上,頭部往上揚。

4、吸氣,雙手往上撐,呼氣彎右腰,屈左膝,右腳伸直。重心往左移,拉左側身。
5、維持原姿勢,深吸一口氣,把氣吸滿,等撐得差不多時,呼氣3放鬆,重複“吸滿氣,拉右側身,呼氣放鬆”一次。

6、再深吸一口氣,身體回到正中,呼氣放鬆,雙手放下。手放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同右側拉身,另一種則是雙手翻掌向下。總共吸氣,呼氣五次。


小叮嚀:

1、雙腳的距離是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雙腳保持平行,不可內八或外八。

3、呼氣時要放鬆被拉的腰身。

4、儘量做到臉部與地面平行。


進階:

在步驟3、4中,呼氣,雙掌外翻,頭部往上仰,吸氣時,若用胸式呼吸,手不動,將意念集中在百匯,便很容易得到氣感。

 第一式、側拉身

著重在肩膀、胯的肌肉,以及腰部的伸展。

功效:

1、藉由頸椎、脊柱左右彎曲的動作,預防腰椎、胸椎、頸椎的韌帶硬化,避免神經受到壓迫。

2、使兩側肋間肌及腰部得到最大的伸展。

作法:


右側拉身:

1、雙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吸氣,雙手由身體的兩側上提至頭頂,手指相互交叉,掌心朝下。

3、呼氣,雙掌外翻,掌心朝上,頭部往上揚。

4、吸氣,雙手往上撐,呼氣彎左腰,屈右膝,左腳伸直。重心往右移,拉右側身。

5、維持原姿勢,深吸一口氣,把氣吸滿,等撐得差不多時,呼氣放鬆,重複“吸滿氣,拉右側身,呼氣放鬆”一次。

6、再深吸一口氣,身體回到正中,呼氣放鬆,雙手放下。總共吸氣,呼氣五次。

左側拉身:同上,左右相反。

1、雙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吸氣,雙手由身體的兩側上提至頭頂,手指相互交叉,掌心朝下。

3、呼氣,雙掌外翻,掌心朝上,頭部往上揚。

4、吸氣,雙手往上撐,呼氣彎右腰,屈左膝,右腳伸直。重心往左移,拉左側身。
5、維持原姿勢,深吸一口氣,把氣吸滿,等撐得差不多時,呼氣3放鬆,重複“吸滿氣,拉右側身,呼氣放鬆”一次。

6、再深吸一口氣,身體回到正中,呼氣放鬆,雙手放下。手放下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同右側拉身,另一種則是雙手翻掌向下。總共吸氣,呼氣五次。


小叮嚀:

1、雙腳的距離是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雙腳保持平行,不可內八或外八。

3、呼氣時要放鬆被拉的腰身。

4、儘量做到臉部與地面平行。


進階:

在步驟3、4中,呼氣,雙掌外翻,頭部往上仰,吸氣時,若用胸式呼吸,手不動,將意念集中在百匯,便很容易得到氣感。

第二式、拔骨

又名九轉珠,藉由動作使每一塊骨頭都得到扭轉,使全身的筋骨鬆軟,好像每塊骨頭都被拔了一下,所以稱為「拔骨」。

功效:

1、藉由身體的動作, 扭轉兩次的脊柱。

2、能使胯部鬆軟,讓每個關節得到氣血的滋潤,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3、藉由拉鬆的動作,舒展肩膀的肌肉, 預防五十肩及頸肩酸痛。

作法:

左拔骨:

1、兩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雙手在胸前交叉互握(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3、吸氣,雙手輕鬆上提,呼氣1放鬆。

4、吸氣,雙手往上撐(或往後拉),腳平行,左轉90度。

5、呼氣,下腰旋轉360度,過了正中線後,吸氣上提,面朝向右邊,屈左膝,右腳伸直,重心稍微偏後,身體保持中正,呼氣放鬆腕、肘、肩。

6、吸氣上提,把氣吸滿,呼氣放鬆。再重複吸氣、呼氣一次。

7、吸氣,回到正中,呼氣雙手放下。總共吸氣,呼氣六次。


右拔骨:同上, 左右相反。

1、兩腳打開為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雙手在胸前交叉互握(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3、吸氣,雙手輕鬆上提,呼氣放鬆。

4、吸氣,雙手往上撐(或往後拉),腳平行,右轉90度。

5、呼氣,下腰旋轉360度,過了正中線後,吸氣上提,面朝向左邊,屈右膝,左腳伸直,重心稍微偏後,身體保持中正,呼氣放鬆腕、肘、肩。

6、吸氣上提,把氣吸滿,呼氣放鬆。再重複吸氣、呼氣一次。

7、吸氣,回到正中間,呼氣雙手放下。總共吸氣,呼氣六次。


小叮嚀:

1、雙腳的距離是肩膀一倍半的寬度。

2、雙腳保持平行,不可內八或外八。

3、胯部要盡量轉九十度,手臂盡量往上撐或往後拉。

4、呼氣時,將關節由腕、肘、肩、胯、膝、踝,一個個放鬆。

5、轉身之後,保持立身中正,雙足平行。


進階:

1、下腰旋轉360度,手指可在地上輕輕畫過, 表示身子足夠柔軟。

2、下腰旋轉360度後,胯可轉完全與面朝的方向平行。

3、於旋轉360度後,重心愈往後坐,最後把90%的重量放在後腳,10%的重量放在前腳,盡量放鬆前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