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
一個躁鬱症患者有沒有未來呢?自從大學畢業罹患此病已經十九年,歷經住院、失業、失婚的困境,如今在台東老家休養。我在等待是否有翻身的機會。但我就像失敗的將領,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戰到只剩一兵一卒。那位老兵便是我,所謂:「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年近半百的我卻蒼老的有如六十餘歲,歷經人生這麼多磨難,你問我有沒有恨?我曾有過,也尋死過,但聖經的信仰告訴我:「一天的苦難一天擔當就夠了」,「不要含怒到日落」。我對未來還是樂觀以對;因為我相信每個苦難背後都有一個美麗的祝福,而且是深信不疑。
年少的我曾有很多夢想,戀愛一次就結婚,而且在五十歲這一年帶著妻子兒女環遊世界。如今已經四十九歲的我,妻子早與我離婚,兒子的撫養權歸前妻所有。我沒有工作,在家鄉舉辦的職業訓練中心上課,似乎又找到一絲絲人生的希望。
我走出封閉的自我,來到新的環境,再度回味職場的作息。朝八晚五的上課時間讓我重新調適自我,而不是躲在電腦桌前,當個哀怨的宅男。課程已經近一個多月,讓我認識許多同學,也讓我習得手工藝及行銷的技能。
上帝在你關上一道門時會為你開一扇窗,這扇窗通常會在人生的轉彎處出現。別人對我總是以瘋子這個字眼的眼光看我,但這十餘年我已經學會釋懷,而且積極地走入人群參加文學比賽。
首先接觸的是身心障礙者的文薈獎,後來在網路上得知花東地區每年有舉辦後山文學獎。為了參加文學比賽,我幾乎每天像寫日記般寫短文。主要是是訓練自己的文思並修正自己的文筆,如今已經是第二年參加比賽。
小學三年級在屏東讀國小時,師範中文系畢業的叔叔在高中教書之餘,也會以筆名投稿到各大報。每次屢投屢中,當報紙刊出他的文章時都會拿給我閱讀。當時的我對叔叔艱澀的文筆不甚明白,只是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有叔叔的文采。
也許是受叔叔的影響,小學便開始寫日記。在屏東一年就學過程中,開啟了我對文字的喜愛,也喜歡看課外讀物。五專、大學時期,只要有空便會到書局買書來閱讀。從小野的《生煙井》及《蛹之生》開始接觸散文,對林清玄及苦苓的書籍也情有獨鍾。
當兵時期在中山室閱讀了一本無名氏寫的《塔裡的女人》,被書中的劇情深深吸引,只要有空便待在中山室翻閱這本書,讓我枯燥的軍中生活多了一些樂趣。大學時期閱讀了郁達夫的散文集,被《沉淪》這篇散文所震撼。當時民智未開,作者以主角偷窺日本女子入浴到最後到海邊投海自盡時所說的:「中國啊!你為什麼不富強?」可見當時留日的郁達夫是懷著憂國憂民的滿腔熱血。
看到老舍的《駱駝祥子》,似乎看見苦難中國的升斗小民在與生命拔河的艱辛歲月。《月牙兒》讓我看見老舍對母親的思念,郁達夫與老舍都是民國初年優秀的文學家。如今網路發達,學生都流連於網路遊戲,不再重視文學之美,使得學生國文程度下降,這是國家的損失。
文學若能成為一種顯學,必定能提升國家的文化。每年各個社團所舉辦的文學獎便是在提升民眾的寫作能力,進而改變國家的文風,讓每個家庭成為書香世家,如此文化產品才不會逐漸沒落成為夕陽產業。
花東地區素有“文化沙漠”之稱,對於這種不雅的稱號我非常不以為然。因為太多年輕學子到外地求學,青壯年也都到外縣市發展事業,能回家鄉打拼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只剩老弱婦孺。這樣的情形非一朝一夕所造成,又有誰願意離鄉背井到異地受苦呢?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讓我們不得不低頭。但是花東民眾真的不如外縣市居民嗎?我打一個大問號。
近幾年花東地區發展觀光業,吸引許多都市及大陸遊客來台灣的後花園旅遊,帶動經濟農業的發展。農地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大家都想回歸田園,享受當農夫的樂趣。於是民宿一間一間的開,觀光客絡繹不絕,農產品銷售一空,這些都是花東居民意想不到的。
有了觀光產業便能吸收年輕人回鄉服務,也會有更多文人願意住在好山水的花東地區,這樣文化產業才會蓬勃。像台東的鐵花村便是結合文創與音樂活動,讓台東舊火車站熱熱鬧鬧,帶動周邊商家生意興隆。鹿野熱氣球帶動全國民眾的熱潮,池上的金城武樹更是風靡全省,讓池上居民不堪其擾。
如今再說花東地區是文化沙漠,似乎小看花東居民強韌的毅力。文化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不論哪個地區,文化象徵這個地地區的獨特性。那是一種美學,也是吸引觀光客的主要因素。花東有美麗的縱谷與豔麗的東海岸,每個來到此地的遊客都會被深深吸引。
我們要驕傲的說我們是有文化的花東人,讓全世界發現福爾摩莎最美的一面。從偏鄉僻壤的花東縣市,可以看見如此強大生命力,誰說台灣人沒有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