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20150613農

20150613
在南陽街補習插班大學時看了一篇台大農藝系畢業生寫的一篇散文,題目是《你那農不是我那農》。內容說這位農藝系的畢業生想回到家鄉跟父親一起務農,父親很生氣地說:「你那農不是我那農,我辛苦讓你讀到大學難道是讓你回到家鄉務農嗎?你給我去考郵差。」在民國六、七十年代,年輕人是沒人要務農的,這位台大生最後聽爸爸的話去當郵差了。

現今大家都搶破頭當農夫,農保到了六十五歲可以月領七千元,又享有農地買賣的保障,真是好處多多。在家鄉上了職訓課程才發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前都認為台東是鳥不生蛋的地方,但最近幾年觀光業發達,大陸遊客的增多,讓花東這塊台灣的後花園受到重視。

以前我都認為原住民都是外出到城市出賣勞力擔任板模工人或是工廠女工,現在在家鄉觀察,原住民婦女會編織阿美族手工藝品到網路上販售,或是燒烤飛魚,種植紅龍果宅配到外地販賣,這樣的變化讓家鄉出現了社區文化。


每當飛魚季或是豐年祭便會有原住民載歌載舞慶祝豐年,或是感謝大海讓漁民有豐富的魚獲。原住民是樂天的,他們是最懂得滿足的族群,他們知足樂觀讓我想到聖經的一句話:「一天的苦難一天擔當就夠了。」他們並不會煩惱明天,也不會含怒到日落,就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不是古老中國以農立國的精神嗎?如今卻在原住民的生活中找到精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