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3與病共舞
經常聽到醫師說:你就把躁鬱症當作感冒一樣,按時吃藥,病情就會好轉。確實是如此,但藥物的作用趕不上情緒季節的變化,每當憂鬱襲上心頭便是我寫臉書廢文的時候。我盡量藉由創作斷除內心的鬱悶,不管如何,我都要活下去。
累,是一定的。但內心的苦要向誰說,只好自言自語,把內心的想法藉由打字寫出來,所以我的創作思緒源源不絕。我很謝謝台東這塊土地,若沒有居住在這麼偏僻的東海岸,我可能沒辦法寫出這麼多文章。因為創作時只有電腦的廣播音樂與我為伴,慢慢地敲打鍵盤,讓我忘卻煩憂。
漫畫家敖幼祥在人生困頓時,離開妻女,獨自一人來到我家鄉北邊的村落,靜浦居住。那是一個比我家鄉更偏僻的地方,卻讓他文思泉湧創作出不少漫畫。對於喜歡創作的人而言,社交是多餘的,他們腦海裡除了創作還是創作。整天天馬行空的想像,化身在自己創作的作品裡。這是一種專注,唯有專注才能完成許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寫作是我的興趣,寫著寫著,憂鬱的情緒不見了,再加上服藥,情緒穩定了,這何嘗不是一種書寫療育呢?我不知其他病友是否有辦法如此。但是去年自殺的躁鬱症作家林奕含因為無法抽離作品的角色而年紀輕輕便香消玉殞,令人婉惜。
寫作的主要目的是要讓自己快樂,若無法快樂就不要公諸於世,盡量讓自己的內心堡壘更加堅強,再配合醫師的處方,大多都能避免自殺一途。但發病的病患病識感通常不足,經常陷入自我構思的幻想中回味再三。若當時家人也未察覺,悲劇就會莫名其妙發生。
如今的我已經老陳到不管如何先服藥再說,隔天掛號就醫。幸好這幾年病情穩定,四年前醫師調整了藥物,這幾年換了幾個醫師都未曾更動。這是經過多少次發病摸索出的劑量,唯有如此,我才不會發病。也要感謝先前的台東署立醫院主任幫我調整藥物,如今才能繼續在電腦前寫文章。也感謝二十幾年來醫治我的醫師及護理人員,心理師,藥師。若沒有你們的細心照顧,我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在此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