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簡單介紹韋馱菩薩

摘錄自華林學舍的部落格

簡單介紹韋馱菩薩

一、緣起

前些時候,我常常冥想,何以我們每天都要唱誦韋馱菩薩?他不是天神嗎?我們受過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的人,須要頂禮他嗎?他何以如此神采飛揚的站在大雄寶殿裡?他到底是誰啊!何以我們要如此的恭敬他供養他?是祈求他的護佑嗎?祈求他能讓我們魔障潛消嗎?能道糧不缺嗎?菩提心能增長嗎?道業能……之後我開始探尋,有關韋馱菩薩的資料,將他整理出來,供養我的同道們,更希望不足的地方,長輩們能給予我指導,則弟子幸甚!

「護法韋馱」,是佛教的守護神,之前我只看過印順導師在「佛教史地考論」內,有一篇「護法韋馱考」,其他就沒見過有關這一方面的資料了。最近我興趣盎然的追尋,希望能詳細的瞭解,清楚的介紹。

二、韋琨將軍

韋馱,又稱為塞建陀、私建陀、違陀、韋將軍……有說他是南方增長天王,八將之一的韋琨將軍。屬四天王下卅二將軍之首,生而聰慧,早離塵緣修清淨梵行,受佛咐囑而鎮東西南三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韋將軍童真梵行,不受六欲……護助諸出家人……佛臨涅槃,親受咐囑,並令守護,不使魔嬈……韋將軍卅二將之中,最存弘護。1」。以上是在唐朝初年,因道宣律師,持戒謹嚴,精進修行,感得天人送供、擁護,律師問天人所得的回答。之後各處伽藍,均設置有韋馱聖像,做為寺院的守護神,來護持三寶。

三、韋馱天

印度人崇敬鬼神,韋馱天本為婆羅門教所崇敬的鬼神之一。原為戰神,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孔雀,早先在南印度流行,到西元五世紀後,才傳至北印度流行世間,因他晝夜六時護持世間。「釋提桓因及日月天,閻摩羅王,風水諸神,違馱天神……常護世間,晝夜不離2」。「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違陀天,迦旃延天3」。在此即可見其護持正法的相狀。其實在梁武帝時,韋馱天神就已經是佛門的護法了。「弟子蕭衍……護世四王亦應在此,金剛密跡大辯天神,功德天神,韋馱天神4」。此段文在梁高祖「斷酒向文」記載,韋馱天神與金剛密跡天神,同列為護法神。因此印公認為,韋琨將軍應與韋馱天合而為一。「今所稱之護法韋馱,作經中之韋馱天與韋琨天將之合化,若無護法善神之韋馱天,則韋琨終於一韋琨;若無韋琨將軍之傳說,韋馱天,縱為護法神,亦但為一般之護法神,不能如此普遍也5」。由此可見,韋琨將軍與韋馱天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為威武,更為神氣。

四、原始佛教的護法神

原始佛教的護法神,有說是密跡金剛力士,又稱為金剛手,秘密主。他是安置在寺門的左右兩側,現忿怒相。此種說法緣起於給孤獨長者,長者他布施祗園後,為了要莊嚴寺門,佛陀特准許他,在山門的兩側作畫。「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端嚴……佛言︰長者於門兩頰,應作執杖藥叉6」。此即是現忿怒相護法神的由來。

又密跡金剛,因手執金剛杵而得名。「世尊,昔十五日僧布薩時,曾於受具清淨眾中,有一童子,不善修習身、口、意業,在屏畏處,盜聽說戒,密跡力士承佛神力,以金剛杵碎之如塵7」。「密跡金剛力士,在如來後,手執金剛杵8」。由此可見,若對佛、法、僧三寶,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固執管見,隨意毀謗……其人將受苦報不盡,並非佛、菩薩所加予,而乃是密跡金剛,常待佛側,護持三寶,不充許任何惡意的破壞,由此可明白的知道密跡金剛即是原始佛教忠誠的守護神。

五、大乘佛教的護法神

大乘佛教,將韋馱菩薩吸收為僧伽藍內的守護神,這要上朔至過去勇郡轉輪聖王時,他有一千子。其最後二子,一名法意,一名法念,他倆相約,誓願護持正法,「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秘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跡之事,信樂受意,不懷疑結……法意太子則今金剛力士名密跡是也9」。從寶積經裡証實護侍佛側的密跡金剛力士,即是法意太子的後身,導師以為他現在雖是夜叉身,而實為大菩薩。「現夜叉身,執金剛杵,而實為大菩薩,此即發小乘金剛之本地者……吾國守護山門之哼哈二將,猶其遺意10。」此又是護法神,更廣義的一種說法。

又在大乘佛像的圖畫裡,也有畫著,面目忿怒的金剛手菩薩,來表護法神的模樣。「釋迦牟尼右邊畫聖文殊師利菩薩,種種寶瓔珞莊嚴,於蓮華上,雙膝跪坐。二手捧缽作獻佛勢,佛左邊畫聖金剛手菩薩,面貌忿怒嗔相。一切寶莊嚴身,手把金剛杵作旋轉勢,於蓮華上,雙膝跪坐,瞻仰如來11」。由此可以確認,佛教的守護神,是手執金剛杵,貌現忿怒相,形狀似夜叉。導師以為︰「法意後身之密跡力士,則常示現為夜叉群以護正法;其護正法之夜叉,亦多加入此護法團,似為大乘佛教之共義12」。經典內亦時有記載,諸佛常法,有五百金剛神隨待左右,常示現夜叉群,護持正法。

六、密跡金剛轉為密部之金剛薩陲—秘密主

密跡金剛本以護持佛教正法為其職責,何以後來轉為密教之金剛薩陲|秘密主。在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裡說︰「西方謂夜叉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隱秘,難可了知故,舊翻或云密跡,若淺略明義,秘密主即是夜叉王也,執金剛杵常侍衛佛,故曰金剛手……言夜叉者,即是如來身語意秘,唯佛與佛乃能知之……所謂心密之主,故曰秘密主,故云執金剛也13」。由以上可以清楚的知道。夜叉表—密跡金剛。表—如來的身語意秘表—金剛手。表—秘密主。也許此即是將密跡金剛轉為護持密部之金剛薩陲—秘密主的緣由罷。

七、韋馱天追捷疾鬼

這個公案出自大涅槃經的後分。在佛般涅槃時,有捷疾鬼、盜取佛牙一雙。當時韋馱天急追取還,故有「韋馱天走」之典故出現。「爾時帝釋,持匕寶瓶及供養具至荼毘所,其火一時自然滅盡,帝釋即開如來寶棺,欲請佛牙……於佛口中右眸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爾時有二捷疾羅剎,隱身隨帝釋後,眾皆不見,盜取一雙佛牙14」。雖說在佛涅槃時,就有這公案,但一直到唐朝,道宣律師感得天人禮敬後。這回事才開始宣揚、流傳出來,此後各個寺院均設有韋馱神像,用來守護伽藍內的僧眾以及道場。

八、韋馱天為庖廚之主

有說禪宗的廚房,安置有韋天將軍之像,月光菴和尚錄有一段有關韋馱安座之語︰「汝為三洲護法最勝天子,今特請來為庖廚之主,切囑嚴修齋供,不虧鐘鼓,擁護佛僧,令法久住、倘違吾言,柱杖與汝15」。由以上我們可以明瞭,韋馱菩薩他所擔負的責任,是一切責任也是一份義務,若不能妥善處理就有過失,會被處罰的。

九、韋馱菩薩的形象

古來護法韋馱,有二種形像,一種身著甲冑、合掌當胸,腕捧寶杵,聽說供奉此種韋馱聖像的道場,屬十方叢林,歡迎十方雲水僧來掛單。

另有一種,也是身著甲冑,姿態悠然,寶杵向下。此種形態的韋馱菩薩,護持常住,鎮住山門,眾魔不侵。不歡迎掛單的雲水僧。此種說法沒有記載,只是說說而已,但今天台灣的寺院所供養的韋馱菩薩。大部份為後者,腕捧寶杵的韋馱較少見,或許是因為台灣的民情,風俗習慣不同。要有過去的叢林制度也礙於地方太小,而難以實現罷!

又聽說在大陸有一道場之韋馱菩薩,為了籌備道糧,護持三寶,奔波得汗流夾背,老和尚慈悲,拿了一把椅子請他坐下,從此這家寺院的韋馱菩薩即以坐相的姿態出現。

十、總結

綜合以上種種說法,導師以為韋馱的名稱,出於韋馱天,現(夜叉)天將身,執金剛杵,是佛教團體裡,最熱誠的護法者,他出現於密跡金剛,在中國佛教界相當流傳,佛弟子早晚要供養他,讚嘆他,演變為無人不知無人曉的護法韋馱。而此護法韋馱也不能說與韋琨將軍完全沒有關係。由此可見,韋馱天,密跡金剛,韋琨將軍,他們三個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缺了一個似乎感覺上、就不那麼圓滿,那麼完美。所以導師在他的「護法韋馱考」裡,堅決肯定的說︰「吾於護法韋馱,敢作此結論,以密跡金剛為主體,經韋琨將軍說之聯繫,而與韋馱天合化者也16」。此是導師以他超拔的智慧與見地,所綜合出對韋馱菩薩的看法。

註︰

1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正五十二 P435c

2金光明經卷三 大正十六 P3500

3大涅槃經卷七 大正十二 P403c

4廣弘明集卷廿六 大正五十二 P297c

5佛教史地考論 妙雲集下篇9 P246

6毘奈耶雜事卷十七 大正廿四 P283a

7大涅槃經卷三 大正十二 P380c

8增一阿含卷廿二 大正二 P663c

9大寶積經卷九 大正十一 P52c

10佛教史地考論 妙雲集下篇9 P247

11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 大正十九 P674a

12佛教史地考論 妙雲集下篇9 P248

13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一 大正卅九 P582a

14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下 大正十二 P901a

15佛教大辭彙第一卷 新文豐出版 P145c

16佛教史地考論 妙雲集下篇9 P249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http://www.bfnn.org/book/books/0031.htm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彊良耶舍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三萬二千,文殊師利法王子而為上首。

爾時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闍世,隨順調達惡友之教。收執父王頻婆娑羅,幽閉置於七重室內,制諸群臣,一不得往。

國太夫人名韋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淨,以酥蜜和麥少用塗其身,諸瓔珞中,盛蒲萄漿,密以上王。

爾時大王食麥少飲漿,求水漱口,漱口畢已,合掌恭敬,向耆闍崛山遙禮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連是吾親友,願興慈悲,授我八戒』。時目犍連如鷹隼飛,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樓那,為王說法。

如是時間,經三七日,王食麥少蜜,得聞法故,顏色和悅。

時阿闍世問守門者:『父王今者猶存在耶?』時守門人白言:『大王!國太夫人身塗麥少蜜,瓔珞盛漿,持用上王;沙門目連及富樓那,從空而來,為王說法,不可禁制。』時阿闍世聞此語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賊,與賊為伴;沙門惡人,幻惑咒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為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已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汗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

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郤行而退。時阿闍世,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懺悔求救,即便捨劍,止不害母。勒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復出。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闍崛山為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

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勒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

佛從耆闍崛山沒,於王宮出。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

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瓔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復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為眷屬?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唯願佛力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金臺,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中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於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繫念,諦觀彼國淨業成者。我今為汝廣說眾譬,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種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

『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

『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

『是為日想,名曰初觀。』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了,無分散意。既見水已,當起水想,見水映徹,作琉璿想。此想成已,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華,又似星月,懸處虛空,成光明臺。』

『樓閣千萬,百寶合成,於臺兩邊,各有百億華幢,無量樂器,以為莊嚴。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是為水想,名第二觀。』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恆憶此事。』

『如此想者。名為粗見極樂國地。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

『是為地想,名第三觀。』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樹者,一一觀之,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其諸寶樹,七寶華葉,無不具足。』

『一一華葉,作異寶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紅色光;瑪瑙色中,出硨磲光;硨磲色中,出綠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眾寶以為映飾,妙真珠網彌覆樹上。一一樹上,有七重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如梵王宮。』

『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億釋迦毗楞伽摩尼以為瓔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猶如和合百億日月不可具明。眾寶間錯,色中上者,此諸寶樹,行行相當,葉葉相次。於眾葉間生諸妙華,華上自然有七寶果。一一樹葉,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其葉千色,有百種畫如天瓔珞,有眾妙華,作閻浮檀金色。如旋火輪,宛轉葉間,涌生諸果,如帝釋瓶。』

『有大光明,化成幢旛,無量寶蓋。是寶蓋中,映現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於中現。見此樹已,亦當次第一一觀之,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

『是為樹想,名第四觀。』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分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寶妙色,黃金為渠,渠下皆以雜色金剛,以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華,一一蓮華,團圓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復復有讚歉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讚念佛、念法、念僧。』

『是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妓樂。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此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

『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除苦惱法;汝等憶持,廣為大眾分別解說。』

說是語時,無量壽佛住立空中,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熾盛,不可具見,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云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佛告韋提希:『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於七寶地上,作蓮華想。』

『令其蓮華,一一葉上,作百寶色。有八萬四千月永,猶如天畫。月永有八萬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見。華葉小者,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蓮華,具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蓋,七寶合成,遍覆地上。』

『釋迦毗楞伽寶,以為其臺,此蓮華臺,八萬金剛甄叔迦寶,梵摩尼寶。妙真珠網,以為校飾。』

『於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幔,如夜摩天宮,復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一一寶珠,有八萬四千光,一一光作八萬四千異種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寶土,處處變化,各作異相。或為金剛臺,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於十方面,隨意變現,施作佛事。』

『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佛告阿難:『如此妙華,是本法藏比丘願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當先作此華座想。作此想時,不得雜觀,皆應一一觀之,一一葉,一一珠,一一光,一一臺,一一幢,皆令分明。如於鏡中,自見面像。此想成者,滅除五萬億劫生死之罪,必定當生極樂世界。』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當想像,閉目開目,見一寶像,如閻浮檀金色,坐彼華上。見像坐已,心眼得開,了了分明。見極樂國,七寶莊嚴,寶地寶池,寶樹行列,諸天寶幔,彌覆其上,眾寶羅網,滿虛空中。見如此事,極令明了,如觀掌中。』

『見此事已,復當更想一大蓮華,在佛左邊,如前蓮華,等無有異。復作一大蓮華,在佛右邊。想一觀世音菩薩像,坐左華座,亦作金色,如前無異,想一大勢至菩薩像,坐右華座。』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遍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水流光明,及諸寶樹,鳧鴈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捨,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

『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諸毛孔,演出光明,如須彌山。彼佛圓光,如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其光明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但當憶想,令心眼見,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作此觀者,捨身他世,生諸佛前,得無生忍。是故智者,應當繫心,諦觀無量壽佛。』

『觀無量壽佛者,從一相好入,但觀眉間白毫,極令明了。見眉聞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

『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觀。』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亦應觀觀世音菩薩,此菩薩身長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頂有肉髻,項有圓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舉身光中,五道眾生,一切色相,皆於中現。』

『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觀世音菩薩,面如閻浮檀金色,眉間毫相,備七寶色,流出八萬四千種光明。一一光明,有無量無數百千化佛。一一化佛,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變現自在,滿十方世界。』

『臂如紅蓮華色,有八十億微妙光明,以為瓔珞。其瓔珞中,普現一切諸莊嚴事。手掌作五百億雜蓮華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萬四千畫,猶如印文。一一畫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有八萬四千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以此寶手,接引眾生。』

『舉足時,足下有千輻輪相,自然化成五百億光明臺;下足時有金剛摩尼華,布散一切,莫不彌滿。』

『其餘身相,眾好具足,與佛無異。唯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是為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名第十觀。』

佛告阿難:『若欲觀觀世音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不遇諸禍,淨除業障,除無數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薩,但聞其名,獲無量福,何況諦觀?』

『若有欲觀觀世音菩薩者,先觀頂上肉髻,次觀天冠,其餘眾相,亦次第觀之,悉令明了,如觀掌中。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淨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於中現。頂上肉髻,如砵頭摩華。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諸餘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

『從下方光明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

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

『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

『除無數劫阿僧祗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遊諸佛,淨妙國土。』

『此觀成時,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

『見此事時,當起自身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

『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

『若出定之時,憶持不失,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

『是為普觀想,名第十二觀。』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邊福,況復觀佛,具足身相?』

『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上所說。』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於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此二菩薩助阿彌陀佛普化一切。』

『是為雜想,名第十三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

『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授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

『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遶,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成大蓮華,經宿則開。』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

『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忍,現前授記。』

『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

『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輩生想,名第十四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齊,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遶,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

『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齊;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法,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無半劫已,成阿羅漢。』

『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經七日已,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

『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輩生想,名第十五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

『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得諸佛現前三昧。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此經名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汝當受持,無令忘失。』

『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

『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分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佛說此語時,尊者目犍連,尊者阿難,及韋提希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爾時世尊,足步虛空,還耆闍崛山。爾時阿難,廣為大眾,說如上事。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退。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靜平等覺經

轉錄:http://www.bfnn.org/book/books/0360.htm#a01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夏蓮居居士會集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後漢 支婁迦讖譯

《佛說諸佛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一名《無量壽經》 一名《阿彌陀經》 吳 支謙譯

《無量壽經》 曹魏 康僧鎧譯

《無量壽如來會》 唐 菩提流志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趙宋 法賢譯

自漢迄宋,同經異譯可考見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法名慈濟會集各譯 敬分章次

法會聖眾第一

德遵普賢第二

大教緣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進第五

發大誓願第六

必成正覺第七

積功累德第八

圓滿成就第九

皆願作佛第十

國界嚴淨第十一

光明徧照第十二

壽眾無量第十三

寶樹徧國第十四

菩提道場第十五

堂舍樓觀第十六

泉池功德第十七

超世希有第十八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德風華雨第二十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菩薩修持第三十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邊地疑城第四十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德遵普賢第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等正覺。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覺。天人歸仰,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昇灌頂階,授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熟菩薩無邊善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此諸菩薩,亦復如是。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現其身,猶如電光。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羅尼門。隨時悟入華嚴三昧,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住深禪定,悉[者*見]無量諸佛。於一念頃,徧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拯濟負荷,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等諸大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大教緣起第三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裏,現大光明數千百變。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嚴,從昔以來所未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未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故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佈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羣萌,惠以真實之利,難值難見,如優曇花,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法藏因地第四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有大國主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堅固不動。修行精進,無能踰者。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頌曰:

如來微妙色端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眾生隨類見

願我得佛清淨聲 法音普及無邊界

宣揚戒定精進門 通達甚深微妙法

智慧廣大深如海 內心清淨絕塵勞

超過無邊惡趣門 速到菩提究竟岸

無明貪瞋皆永無 惑盡過亡三昧力

亦如過去無量佛 為彼羣生大導師

能救一切諸世間 生老病死眾苦惱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進定慧六波羅

未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養恆沙聖 不如堅勇求正覺

願當安住三摩地 恆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廣大清淨居 殊勝莊嚴無等倫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無邊苦眾生

我行決定堅固力 唯佛聖智能證知

縱使身止諸苦中 如是願心永不退


至心精進第五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字,皆聞十方。諸天人民及蜎蠕類,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尅果,何願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徧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說是法時,經千億歲。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者*見]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於彼天人善惡,國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既攝受已,復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發大誓願第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三、身悉金色願;四、三十二相願;五、身無差別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六、宿命通願;七、天眼通願;八、天耳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九、他心通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徧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神足通願;十一、徧供諸佛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十二、定成正覺願;)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十三、光明無量願;十四、觸光安樂願;)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十五、壽命無量願;十六、聲聞無數願;)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十七、諸佛稱嘆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十念必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一、悔過得生願;)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二、國無女人願;二十三、厭女轉男願;二十四、蓮華化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二十五、天人禮敬願;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二十八、國無不善願;二十九、住正定聚願;三十、樂如漏盡願;三十一、不貪計身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二、那羅延身願;三十三、光明慧辯願;三十四、善談法要願;)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習,無不圓滿。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五、一生補處願;三十六、教化隨意願;)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三十七、衣食自至願;三十八、應念受供願;)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三十九、莊嚴無盡願;)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無量色樹願;四十一、樹現佛剎願;)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者*見]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二、徹照十方願;)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三、寶香普熏願;)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四十六、獲陀羅尼願;四十七、聞名得忍願;四十八、現證不退願。)


必成正覺第七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羣生 長夜無憂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羣品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願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悉捨三途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說法獅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斯願若尅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積功累德第八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羣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鉢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圓滿成就第九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阿難聞佛所說,白世尊言:法藏菩薩成菩提者,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皆願作佛第十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國界嚴淨第十一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光明徧照第十二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徧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壽眾無量第十三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又有無數聲聞之眾,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眾生,於一晝夜,悉知其數。假使十方眾生,悉成緣覺,一一緣覺,壽萬億歲,神通皆如大目犍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會中聲聞之數,千萬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廣無邊,設取一毛,析為百分,碎如微塵。以一毛塵,沾海一滴,此毛塵水,比海孰多?阿難,彼目犍連等所知數者,如毛塵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以算計譬喻之所能知。


寶樹徧國第十四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唯一寶成,不雜餘寶。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或有寶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身,琉璃為枝,水晶為梢,琥珀為葉,美玉為華,瑪瑙為果。其餘諸樹,復有七寶,互為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各自異行,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是諸寶樹,周徧其國。


菩提道場第十五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徧照。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眾寶之王,以為瓔珞。雲聚寶鏁,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徧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若有眾生,[者*見]菩提樹、聞聲、齅香、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堂舍樓觀第十六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中有在地講經、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則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泉池功德第十七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潔,具八功德。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又復池飾七寶,地布金沙。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寶沙映澈,無深不照。微瀾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密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不聞三途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實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超世希有第十八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稀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甯可類乎?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受用具足第十九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復有眾寶妙衣、冠帶、瓔珞,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稱其形色。寶網彌覆,懸諸寶鈴。奇妙珍異,周徧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德風華雨第二十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徧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徧。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彼蓮華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復無住著家室。於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舍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十方佛讚第二十三


復次阿難,東方恆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南西北方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四維上下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雖不能大精進禪定,盡持經戒,要當作善。所謂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佛國土。若多事物,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一心清淨。有空閑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不當瞋怒嫉妒,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於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願,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禮供聽法第二十六


復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為欲瞻禮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讚佛土功德莊嚴。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東方諸佛剎 數如恆河沙 恆沙菩薩眾 往禮無量壽

南西北四維 上下亦復然 咸以尊重心 奉諸珍妙供

暢發和雅音 歌嘆最勝尊 究達神通慧 遊入深法門

聞佛聖德名 安隱得大利 種種供養中 勤修無懈倦

觀彼殊勝剎 微妙難思議 功德普莊嚴 諸佛國難比

因發無上心 願速成菩提 應時無量尊 微笑現金容

光明從口出 徧照十方國 迴光還繞佛 三匝從頂入

菩薩見此光 即證不退位 時會一切眾 互慶生歡喜

佛語梵雷震 八音暢妙聲 十方來正士 吾悉知彼願

志求嚴淨土 受記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 猶如夢幻響

滿足諸妙願 必成如是剎 知土如影像 恆發弘誓心

究竟菩薩道 具諸功德本 修勝菩提行 受記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 一切空無我 專求淨佛土 必成如是剎

聞法樂受行 得至清淨處 必於無量尊 受記成等覺

無邊殊勝剎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 願己國無異 普念度一切 各發菩提心

捨彼輪迴身 俱令登彼岸 奉事萬億佛 飛化徧諸剎

恭敬歡喜去 還到安養國。


歌嘆佛德第二十七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供養諸佛。華香幢幡,供養之具,應念即至,皆現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諸佛,及菩薩眾。其所散華,即於空中,合為一華。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百千光色,色色異香,香氣普薰。蓋之小者,滿十由旬,如是轉倍,乃至徧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沒。若不更以新華重散,前所散華終不復落。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嘆佛德。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香風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後往來,熙怡快樂。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佛告阿難:彼佛國中諸菩薩眾,悉皆洞視徹聽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諸天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善惡,口所欲言,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又彼佛剎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願力宏深第二十九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所有現在、未來一切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唯除大願,入生死界,為度羣生,作師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莊嚴。雖生五濁惡世,示現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惡趣。生生之處,常識宿命。無量壽佛,意欲度脫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皆使往生其國,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薩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轉相教授,轉相度脫,如是輾轉,不可復計。十方世界,聲聞菩薩,諸眾生類,生彼佛國,得泥洹道,當作佛者,不可勝數。彼佛國中,常如一法,不為增多。所以者何?猶如大海,為水中王,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甯為增減。八方上下,佛國無數。阿彌陀國,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獨勝。本其為菩薩時,求道所願,累德所致。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


菩薩修持第三十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一切菩薩,禪定智慧,神通威德,無不圓滿。諸佛密藏,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餘習。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佛眼具足,覺了法性。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善解世間無邊方便。所言誠諦,深入義味。度諸有情,演說正法。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於所受用,皆無攝取。徧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何以故?彼諸菩薩,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以方便智,增長了知。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淳淨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引導羣生,捨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密,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行徧道場,遠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迴,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潔淨。無有愛貪,志願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裏,過度解脫。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何為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羣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罣碍。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羣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何等為五?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尅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瘂、痴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婬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讐。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尅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婬[女*失]。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壽命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曾無一善。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欲害真人,鬬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敢有犯此,當歷惡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無復曲直。痴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糺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如貧得寶第三十七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阿難白言:彼佛淨剎得未曾有,我亦願樂生於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谿谷,幽冥之處,悉大開闢,皆同一色。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此會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譬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明現照耀,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踊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者*見]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於虛空,散作供養。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如淨天眼,觀一尋地。彼見此土,亦復如是。悉[者*見]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徧佛剎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佈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遊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邊地疑城第四十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然猶續念不絕。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無因奉事無量壽佛。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惑盡見佛第四十一


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王子得罪,禁閉其中。層樓綺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妙飾奇珍。飲食衣服,如轉輪王。而以金鏁繫其兩足。諸小王子,甯樂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縶時,心不自在,但以種種方便,欲求出離。求諸近臣,終不從心。輪王歡喜,方得解脫。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淨,無諸穢惡。然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遠離一切殊勝善根。以此為苦,不生欣樂。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徧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剎,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佛告慈氏: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善獲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當獲如上所說功德。心無下劣,亦不貢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應當愛樂修習,生希有心。於此經中,生導師想。欲令無量眾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轉,及欲見彼廣大莊嚴、攝受殊勝佛剎,圓滿功德者,當起精進,聽此法門。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現求、當求者,皆獲善利。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踊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密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能說法人,亦難開示。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應勤修行,隨順我教。當孝於佛,常念師恩。當令是法久住不滅。當堅持之,無得毀失。無得為妄,增減經法。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 於此正法不能聞

已曾供養諸如來 則能歡喜信此事

惡驕懈怠及邪見 難信如來微妙法

譬如盲人恆處闇 不能開導於他路

唯曾於佛植眾善 救世之行方能修

聞已受持及書寫 讀誦讚演并供養

如是一心求淨方 決定往生極樂國

假使大火滿三千 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來深廣智慧海 唯佛與佛乃能知

聲聞億劫思佛智 盡其神力莫能測

如來功德佛自知 唯有世尊能開示

人身難得佛難值 信慧聞法難中難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

是故博聞諸智士 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是妙法幸聽聞 應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廣度生死流 佛說此人真善友


聞經獲益第四十八


爾時世尊說此經法,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離塵垢,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來。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并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復有諸天,於虛空中,作妙音樂,出隨喜聲。乃至色界諸天,悉皆得聞,歎未曾有。無量妙花紛紛而降。尊者阿難,彌勒菩薩,及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不要白白的痛苦

最近都在看書,但沒有很完整的看完便翻起另一本書起來閱讀,也許藥物加強對腦部的反應也有些遲緩,思緒沒有那麼飛躍,可以說比較穩定下來了。但是我想創作,所以看到一本書《躁鬱奇才》,由賈伯洛˙賀許曼及朱利安˙李柏合著,李淑珺翻譯,張老師文化出版。裏面很詳盡的描述躁鬱症及牛頓、貝多芬、狄更斯、梵谷等人的一生。他們也是被躁鬱症所苦,但他們突破了這種心靈的折磨,反而在創作上與眾不同,甚至有天才的氣勢,但這畢竟是眾多躁鬱症患者中的少數。

書中的第一篇序言是由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主任蔡尚颍所寫,第一句話便打動了我的心,「不要白白的痛苦」。真的,不要被這個疾病框在框框中,我不在乎自己是個失業者,我還是要創作寫文章,不要白白的痛苦過日子。至少能在我的人生留下蛛絲馬跡,我的動力來源只有一個因素,「我想去做」這個念頭一直纏繞著我,只要有空就在電腦桌前打打字,我只想發洩心中的思緒。

也許所寫的文章天馬行空,但我希望大家能看得懂我所寫的東西,有時沒靈感,也只好靜下心來沉澱心靈,或者藉由看書來充一充電,把心情調適到最平靜的狀況。其實現今的我還是處於不太穩定的輕躁期,而藥物的加強也讓我的創作減少,凌晨三、四點便起床,剛好是夜深人靜、也是最適合寫文章的時候,所以只要一小篇文章就足夠滿足我的創作欲望。

有的人可能前一天晚上已經將明天的行事曆的記在計劃本上,以備工作上的需要,如今我沒有工作,卻可以藉由電腦來告訴自己:不要白白的痛苦過日子。

我不怕別人看我內心的傷口,我反而是要問自己:我從這個疾病中學習到甚麼?而不是把生命看得毫無樂趣,但反覆的在躁期與鬱期中擺盪,我所能做的便是與醫師配合,避免發作的次數太頻繁和太激烈以至住院。

如今年紀也有了,不再是莽撞少年,要好好珍惜生命,並且懂得惜福,跟許多病友相比,我算是相當幸運的,再次感恩,謝謝我的父母以及曾幫助過我的人們。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把汽車過戶給父親

這幾年我的汽車燃料稅及汽車稅金都是父親在幫我繳的,甚至連汽車頭期款他都有幫我補助金錢。雖然這台車曾被開到台南,但老婆也不常開,經常讓它日曬雨淋,如今我已決定將車子過戶給父親,畢竟在這台車上他出了不少錢。雖然已經開了九年,但性能依舊完好,只是覺得自己沒有甚麼可以給家人,只有把自己唯一的一部車送給父親。

這半年多來都跟父母親拿錢,深感憂慮,到底何時才能重回職場,真的覺得很遙遠,老婆也把高雄的房子賣掉了,現在在屏東租房子,母子倆過的快樂就好,經濟也不用負擔這麼重。性好老婆是公務人員,否則經濟不景氣的現在,要找份工作真的很難。

而我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他的都別想太多,能保住這條命最重要了,既然暫時無法工作,那就看點書吧,打打字,寫寫文章,身體的運動當然不能少,每天固定兩次的慢走、散步,一次大約一個小時,流一流汗,對自己也是有所幫助的。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洛基

席維斯•史特龍(Sylvester Gardenzio Stallone,1946年7月6日-),中國大陸譯作西爾維斯特•史泰隆,香港則只用其姓氏史泰龍,美國演員、導演及製作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父親是義大利人,母親是歌舞團演員。在《洛基》電影系列中,奠定他在好萊塢武打動作巨星的地位。

席維斯•史特龍在1970年開始做電影演員,初時只是擔當小角色,直到1976年席維斯•史特龍根據現實生活編寫了劇本《洛基》並參與演出後舉世轟動,從此席維斯•史特龍知名度大增。其後席維斯•史特龍在之後的數集《洛基》電影中自編自演自導。1982年他又自編自演了《第一滴血》,這齣電影再度備受注目,成為當年美國十大巨片。

以下摘錄網路:http://blog.yam.com/susuyu/article/7597109

這故事的主題叫做「席維斯史特龍的1855原則」

席維斯史特龍在還未成名前,他一直很想很想…當演員,所以他每天就到好萊嗚的各大製片場去找那些編劇、導演說:我要當演員。好萊嗚大大小小的製片廠總共有100多家,所以他第一天就跑去這100家的製片廠找導演說:我要演戲。可是因為席維斯史特龍的臉部神經有問題,所以他的臉是很不協調的,每一個製片導演看到他都說:你太醜了,不行!所以他每一天就等於被拒絕了100次。九天下來,他總共被拒絕了900次,可是他每天都告訴自己一句話:「過去不等於未來!」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也不行。一直到第六天,他照舊要再去那100家的製片廠,在被第50家拒絕後,第51家的製片被他感動,於是就跟席維斯史特龍說:我真的被你感動了,但是因為你實在太醜了,我找不到劇本可以給你演,所以你可不可以自己寫劇本,然後我讓你演戲。

席維斯史特龍聽了很高興,他就開始回家寫劇本,等到他寫好後,就跑到那家製片廠去,那製片看過之後就跟他說:我可以用你的劇本,但我還是不能讓你當演員!史特龍聽了很失望,他又開始跑遍每一家製片廠,每一天又被拒絕100次,他總共又奔走了9天,又是900次!但他每一天、每一次失敗時,他還是跟自己說:「過去不等於未來!」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也不行。

到第10天,他到第一家製片廠的時候,那製片終於被史特龍感動了,所以製片跟他說:這樣好了,我用200塊美金跟你買劇本拍成電影,但你還是不能演。史特龍聽了說:不行,我堅持要自己演,因為我要當演員。接著那製片又說:那我用400元美金跟你買好了,你要不要再考慮一下!

史特龍後來離開打算考慮想想,但他還是再一次告訴自己:「過去不等於未來!」今天不行,不代表明天也不行。所以下午他又回到片場跟那製片談,但那製片還是拒絕他。

一直到那天下午第三次史特龍再度找那位製片談,那製片終於被史特龍感動,決定用史特龍的劇本,並且讓史特龍自己演這部戲,而這部戲的名字就叫做「洛基」!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昏睡

每當躁期過後,便是我昏睡的時刻,有時要睡超過12個小時,否則很難補回睡眠。每一次發病約一個月,前一兩個星期是亢奮期,然後到需要補眠的趨緩期,之後才回復原本的我。

這一兩天九點多入睡,凌晨一、兩點便爬起來,直到早上七點多再躺床睡覺直到下午一點,日夜顛倒,但睡眠還算足夠,最怕整天都在亢奮期,那真的離住院不遠了。以前寫的文章有些可能是胡思亂想下寫的,但我都盡量克制自己的情緒,有些也許太令人覺得不可思議,請讀者看看就好,別太在意。

原本以為沒有辦法拒續寫作,早上五點多老爸看我一夜未眠,便帶我到村子裡的公園散步,一走便是一小時,其實當時的我已經快睡著了,沒想到走走路、呼吸新鮮的空氣精神也好很多。天空雖然飄來細雨,也帶點寒意,但父親還是堅持要我走一個小時,就這樣,回到家吃了早餐便上床睡覺,直到下午一點多。

現在精神上、體力上好多了,但離能工作的程度還差太遠了,如今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把作息調回正常,這樣才能重回職場,沒想到這個夢想對我多麼重要。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思念我兒

從去年六月與老婆吵架辭去台南診所的工作後,便一直閒賦在家。我的工作地點在台南,而老婆的工作在屏東,老婆和兒子住在高雄,每當星期五下午六點下完班,我便搭火車到高雄接兒子到台南,留老婆一人在高雄。

老婆是高考及格的社工師,但我每個月還是要將一半的薪水給老婆,不論身體、情緒是否穩定,都要做到,每當我發病便是她吵著要離婚的時候。所以從結婚到離職回到台東,我並沒有存下積蓄,但老婆已經在高雄買下房子 並分租出去。有時我的心情是鬱悶的,因為我們根本分居兩地近三年,但我仍思念我的兒子。

自從去年12月12日我岳父的告別式中聽到我兒子叫我一聲「爸爸」以後再也沒有聽過他喊我一聲爸爸。也是從那天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我兒子,我老婆不接我電話,今年過年也不回台東,我不知有甚麼深仇大恨能讓一個基督徒無法釋懷?耶穌曾說:「若有人打你右臉,你也要將左臉給他打!」聖經上也記載「不要含怒到日落。」更何況我老婆是台南神學院畢業的學生,難道她沒學到聖經的真義就是《愛》嗎?

記得在台南帶兒子時,星期六早上我都要上班,只留下兒子一人在家,買了三明治、豆漿放在桌上便匆匆出門,其實內心很擔心兒子在家沒人照顧會不會出事,有一次老鼠把桌上的三明治給吃光了,害兒子以為我沒有買早餐給他吃,讓他餓了一個早上。

有空我便會帶兒子去看電影,那天剛好是颱風天,兒子執意要看《蜘蛛人》,我們便穿起雨衣騎著近20年的迪爵機車,到台南全美戲院看電影,場面刺激讓兒子驚叫連連。還有一部卡通片《未來小子》,讓兒子太喜歡了,所以我便買了DVD讓兒子看了十幾遍。我也買了《科學小飛俠》,《七龍珠》,《劍擊好小子》,《北海小英雄》等幾部卡通 DVD供他觀賞。

兒子也喜歡運動,跑步,如今也會游泳了,也學跆拳道,他學東西很認真,在班上當午休長,管兩個調皮的過動兒。老師說:如果你沒管好,我就找別人當,沒想到老師的這句話讓他戒慎恐懼。

清明節兒子打電話來說:下星期要考試,相信他會全力以赴的。今天特別思念他,所以寫下此篇文章,不管以後他會不會叫我一聲《爸爸》,但天下父母心,如果長大後他看到這篇部落格,我想他的內心是會有所感觸的,畢竟以一個罹患躁鬱症十四年的爸爸要對八歲的兒子說些太沉重的話都有些於心不忍的,只希望他的童年能夠快樂幸福,也許他的童年缺少父親這塊拼圖,但我想告訴他:「爸爸愛你。」

五年後你在幹嘛?

五年後你在幹嘛~李恕權的故事

來源:網路流傳

我讓我與你分享一段小故事,或許在這個階段,可以很實際地幫助你我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當時我十九歲,在休士頓太空總署的大空梭實驗室裡工作,同時也在總署旁邊的休士頓大學主修電腦。縱然忙於學校、睡眠與工作之間,這幾乎佔據了我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全部時間,但只要有多餘的一分鐘,我總是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樂創作上。

我知道寫歌詞不是我的專長,所以在這段日子裡,我處處尋找一位善寫歌詞的搭檔,與我一起合作創作。我認識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內芮(Valerie Johnson)。

自從二十多年前離開德州後,就再也沒聽過她的消息,但是她卻在我事業的起步時,給了我最大的鼓勵。

僅十九歲的凡內芮在德州的詩詞比賽中,不知得過多少獎牌。她的寫作總是讓我愛不釋手,當時我們的確合寫了許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這些作品充滿了特色與創意。

一個星期六的週末,凡內芮又熱情地邀請我至她家的牧場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擁有龐大的牧場。她的家庭踓然極為富有,但她的穿著、所開的車,與她謙卑誠懇待人的態度,更讓我加倍地打從心底佩服她。

凡內芮知道我對音樂的執著。然而,面對那遙遠的音樂界及整個美國陌生的唱片市場,我們一點管道都沒有。此時,我們兩個人坐在德州的鄉下,我們哪知道下一步該加何走。突然間,她冒出了一句話: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想像你五年後在做什麼?﹚

我愣了一下。她轉過身來,手指著我說:「嘿!告訴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後的你在做什麼,你那個時候的生活是一個什麼樣子?

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又搶著說:「別急,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好,確定後再說出來。」我沉思了幾分鐘,開始告訴她:

第一:五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很受歡迎的唱片在市場上發行,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

第二:我要住在一個有很多很多音樂的地方,能天天與一些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凡內芮說;「你確定了嗎?」我慢慢穩穩地回答,而且拉了一個很長的Yessssss!凡內芮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

「如果第五年,你要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發行,那麼你的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上合約。」

「那麼你的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個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

「那麼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

「那麼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就位準備好。」

「那麼你的第六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然後讓你自己可以逐一篩選。」

「那麼你的第一個月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

「那麼你的第一個禮拜就是要先列出一整個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們現在不就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一要做什麼了嗎?」凡內芮笑笑地說。

「喔,對了。你還說你五年後,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音樂的地方,然後與許多一流樂師一起忙、創作,對嗎?」她急忙地補充說。

「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經在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四年照道理應該有你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那麼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這個圈子裡的人在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二年,應該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經住在紐約或是洛杉磯了。」

次年(一九七七年),我辭掉了令許多人羨慕的太空總署的工作,離開了休士頓,搬到洛杉磯。

說也奇怪:不敢說是恰好五年,但大約可說是第六年。一九八三年,我的唱片在亞洲開始暢銷起來,我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全都忙著與一些頂尖的音樂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當我在最困惑的時候,我會靜下來問我自己:恕權,五年後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麼?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這個答案的話,你又知何要求別人或上帝為你做選擇或開路呢?

別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經把所有「選擇」的權力交在我們的手上了。

如果,你對你的生命經常在問「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會那樣?」的時候,你不妨試著問一下自己,你曾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麼?

金智娟與曲祐良

在五專時期有很多喜愛的歌手,像當時李恕權的《迴》,丘丘合唱團的《就在今夜》,主唱歌手是娃娃金智娟,當時所唱歌曲,紅遍大街小巷,印象非常深刻。而另一個歌手曲祐良以渾厚低沉的嗓音唱出《英雄》這首歌曲時,我便欣賞這位男歌手,他也曾到我的五專學校做現常演唱,真的很好聽。

當兵時在收音機中聽到曲祐良與廣播主持人的談話,突然之間曲祐良很慎重的對主持人說:我要退出歌壇。當時還是新專輯的宣傳期,主持人聽了有些不解,便問:你的製作人知道這個消息嗎?

曲祐良回答:他原本只是平凡的工人,如今一時迅速成名,讓他迷惘,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聽完那個廣播節目後,這位我心目中的英雄歌手就此人間蒸發,最近從網路上找到關於他的消息,雖然比較舊了一些,但還可以知道他的近況便很高興。

曲祐良 成了上海王子

【記者施心媛/報導】

當年以悲愴的歌聲,一夕走紅,成為歌壇「英雄」的曲祐良,消聲匿跡多年的他,曾經經商失敗,在台灣一度開計程車維生,現在,他搖身一變,成為上海Pub王子,事業與感情生活十分穩定,身邊也有個相交10年的女朋友,好不容易抽身光怪陸離的演藝圈,曲祐良很珍惜現在小市民般的平凡生活,他說:「我現在在大陸生活得很習慣,短期之內我並不打算回台灣發展。」

與曲祐良差不多同期出道的小蟲,日前到上海替任賢齊代言的「康師傅」冰紅茶廣告歌進行製作配唱工作,剛好那幾天遇上小蟲的生日,小齊貼心地替小蟲慶生外,當地許多音樂人也送來許多蛋糕,一個生日,小蟲蛋糕多到吃不完。不過最讓小蟲驚喜的是,行事低調的曲祐良突然現身,異地與老友重逢,兩人見面話匣子一開,話題一個接一個,聊個沒完。

小蟲看到曲祐良在上海經營有成,感觸良多,曲祐良現在說起話來,上海話一把罩,不過他也道出在異鄉發展的艱辛過程:「早年我到上海發展時,曾經太相信朋友,而被出賣、倒帳,甚至債台高築都有過,現在擁有的一切,就是靠這些被騙的經驗,慢慢學習才有的。」

曲祐良與合夥人在上海開設的Pub,結合了台灣與上海的裝潢風格,偶爾有人認出他來,問他是不是當年那個唱「英雄」的曲祐良?曲祐良就會搖搖頭,打趣地說:「我不是啦,我長得明星臉。」

雖然近10年來,曲祐良一直在大陸,小蟲的音樂事業也多以台灣為基地,可是兩人常會在夜深人靜時靠越洋電話「men''s talk」,互相為對方打氣。至今曲祐良對當年小蟲總是不斷地替他打氣,感激不已,還跟小蟲說:「你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聽得小蟲感動得不得了,跟這位老友說:「你這句話真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2002/03/30 民生報】

金智娟(1964年10月20日-)是台灣女歌手、詞曲作者、廣播人,1981年加入「丘丘合唱團」擔任主唱,當時藝名叫「娃娃」,以「就在今夜」這首帶有搖滾曲風的歌曲在歌壇闖出名聲,[之後則以情歌傳唱。

[編輯] 代表作

• 《就在今夜》(主唱)

• 《飄洋過海來看你》(作曲:李宗盛)

• 《大雨》

• 《如今才是唯一》(與羅大佑合唱)

大學時,曾聽伍佰的演唱會,真的是意猶未盡,而且那首軍歌《征塵》更是征服我的心,當時我與一位男同學坐在第七排中間的位置,而金智娟是特別來賓,她還從舞台的簾幕探頭看我們蕙蓀堂一大群人聽演唱會,真的難以置信伍佰的魅力。

最近從愛家雜誌上看到金智娟的全家福,真是上帝賜福他們家庭。


金智娟的婚姻與家庭

• 2010-01-14 17:32 |迴響:4|點閱:1760

(摘自愛家雜誌2010 1-2月號)

金智娟夫妻的心靈情感,只要有任何想法或是感受,第一個想到的是與伴侶分享,品酒啖肉是兩人最大的共通點,金智娟說:「我們是天底下最好的酒肉朋友。」

金智娟口述、康以合整理

以一曲《就在今夜》成名的知名歌手「娃娃」金智娟,在演唱生涯最高峰時,毅然走入家庭,追求曾以為不可能實現的「家庭的夢」。

破碎家庭帶來的影響

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深深影響著人格發展。小學四年級放學回家的某一天傍晚,金智娟一個人回到家,家的氣氛陰暗又冰冷,沒有飯菜香從廚房飄出來,餐桌上靜靜地躺著一張小紙片,紙片上是媽媽的字跡,媽媽說她跟爸爸離婚了,只留下一句話就離家出走了,獨留她面對破碎的家。

記憶中父母親天天吵架,後來演變成刀光劍影,緊張的家庭關係影響金智娟日後的交友模式,她選擇關閉心靈,不敢與別人建立太深的情誼;家庭的際遇讓她渴望愛情,矛盾的是,每次與男友發生不愉快,她不願意吵架,直接選擇分手來逃避問題,因為她害怕溝通錯誤會引起衝突,寧願選擇逃離。

進入婚姻之後,初期只要意見不合,她繼選擇不說話,只要先生提高音量,原生家庭所帶來的陰影,會讓她產生如驚弓之鳥的恐懼感,以為溝通一定會演變成暴力。有一次兩人還沒開始吵架,她就趕緊跑到廚房去把菜刀通通丟到屋外,這個動作讓先生很受刺激,不了解妻子的反應為何這麼激烈?

分別來自不同家庭,養成不同的極端處理模式,雙方堅持己見,以為自己的出發點才是對的,婚姻關係磨合了三年,才終於明白彼此的本意,知道愛在彼此中間,漸漸建立起雙方的溝通默契,體驗到「婚姻是要走中間路線的」。

金智娟感動老公對「家」的堅持,「時間」是這個家庭很重要的元素。每天早餐、晚餐一定要在家裡享用,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聚在一起的時光。先生從小接受美國教育,骨子裡卻很保守,希望全家人在晚上九點鐘以前要回到家裡。金智娟從小是放學後就沒人管的小孩,無法想像天天待在家的生活,而先生的生活習慣來自公公的管教方式,認為「晚上過了九點以後很容易有事情發生」,遂要求家人務必準時回家。

天底下最好的酒肉朋友

現在金智娟偶爾會接受表演工作,但她不接晚上六點以後的演出,這是夫妻間的共識,家庭永遠在第一順位。結婚至今,金智娟不曾到了晚上還在外面活動,她笑稱「現在年紀又更大了,更加享受夜晚在家的時光。」

金智娟夫妻的心靈情感,如一瓶麥酒越陳越香,他們是彼此的好朋友,只要有任何想法或感受,第一個想到的是與伴侶分享,這在結婚快十年的夫妻之間,甚是少見。品酒啖肉是兩人最大的共通點,有些夫妻會為了「吃」鬧得不愉快,他倆卻是吃飯的好麻吉,「吃」絕少在這個家庭裡引起紛爭,金智娟說:「我們是天底下最好的酒肉朋友。」

用心為家人煮飯

金智娟認為,女人在婚姻中,要有「我是有選擇權」的自覺。結婚初期經常大打出手,使她身心俱疲,產後罹患憂鬱症,一度想帶著兒子去自殺,好不容易熬過來,女兒卻被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多次開刀手術。金智娟這次決定不被命運打倒,感謝上帝送給她這麼棒的小孩,她選擇堅強起來,全心全意照顧女兒。

母親的努力付出,孩子們感受得到。有一天兒子告訴媽媽,每次放學回家爬樓梯時,樓梯間會飄出陣陣菜香,他和妹妹會互猜這香味是從哪一間屋子傳出來的,如果他們猜對了「這香味是媽媽做的」就會很高興。

金智娟聽了好欣慰,因為菜飯香代表著「有人在等你回家,有人在照顧著你,有人願意給你安全和溫暖」。所以,金智娟不會心急趕快做完晚飯,她會和孩子分享每一道菜的作法,孩子若能每天吃到媽媽親手做的菜,就能體會媽媽是用「心」在愛著這個家。

金智娟透露夫妻倆夢想一致,擁有共同的「終點」。為了預備走向這個終點,無論未來是藉由何種形式來實現,他們計畫一起去開拓教會或到其他地區傳福音。為了這個目標,他們每天都在準備中,但在此之前,應當先盡完為人父母的責任,他們相信「時候到了,任憑主的差遣」。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曲祐良 - 英雄

昨天去拿了藥

昨天星期一,天空飄著細雨,父親載我和同鄉的躁鬱症患者一同去看病。醫師改了些藥,但昨晚九點多睡,兩點便起床,還不太能適應中斷睡眠的現象,待會可能要再躺床休息一下。

早上要上山種檳榔,父親的膝關節炎已經不太能做粗重的工作,而我也沒甚麼力氣,但也該幫忙做一點是,否則真的在家白吃白喝,未免太窩囊。

一大早起來寫些東西記錄一番,畢竟我不知還能擠出哪幾個字出來。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黔驢技窮

我已經不知該說些甚麼了,我只感到天時緊迫,不得不發聲,真的請重視北韓的民生問題,因為天威難測,地球開始震怒了,若黃石公園火山爆發,那麼一切都來不及了。我只能用微細的聲音向世人訴說:地藏王菩薩真的生氣了。

佛有慈眉善目的一面,也有怒目金剛的一面。上帝與撒旦是一體兩面,當人們失去悲天憫人的胸襟時,肅殺之氣便會來到,除了天搖地動外,可能還有洪水、戰亂,我不忍眼睜睜看著這些事情在我眼前發生,我希望基督徒們真的就如聖經《約拿書》中約拿要尼尼微城的人民披著麻衣,從國王至全體百姓做懺悔禱告。

也許你又認為我的躁鬱症發作了,但我們別忘了當我們在最無助的時候,只有信仰帶我我們渡過難關。若冰島火山持續噴發兩年,那不就剛好是2012年嗎?

馬雅文化說2012年是心靈的淨化年,我們何不從現在開始做起呢?也許這是宇宙給我們的警訊,要我們愛護地球,因為地球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也許我在癡人說夢,但我真的希望有決策能力的首長、官員、科學家,甚至全球人民真的重視南北韓統一的問題,我不知還能有多少時間寫文章,但我不希望看到有人傷亡,我只能向天祈求。

也許我真的有如約拿,但我是個躁鬱症患者,我焦慮著,因為這些話我不得不借由部落格表達出來,我很疲憊,如果這些都是我的幻覺,那我離住院的日子又不遠了。

藥師如來十二藥叉大將

藥師如來聖眾--十二大將

(出處藥師琉璃光如來文集)

十二藥叉大將,可譯夜叉,性情不一,有的窮兇惡極,有的善良和順,如護持佛法的藥叉,是溫純良善,熱忱護法,在佛教中的護法神中,它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十二藥叉,在毘沙內天王統攝的部屬很多,此十二位為領導者故名大將,其各各眷屬各有七仟,共有八萬四仟法眷。

十二神將各具七千之藥叉,則為八萬四千,是成八萬四千之護法神,轉一切眾生八萬四千之煩惱,成八萬四千之菩提,此藥師如來大醫王之大善巧方便也。

《藥師十二神將》是藥師如來的分身,或其眷屬,是圍繞于本尊的守護者,又稱十二藥叉大將,或十二神明,是順應藥師如來之十二大願而化現之羯摩神。在《藥師本願功德經》內曰﹕『世尊﹗我等今蒙佛陀之威力,得聞藥師如來的名號,不恐怖惡趣,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依佛法僧,誓當負荷一切有情,作為義利饒益安樂。』

1.宮毗羅:蛟龍之意,頂有金龍相,佛在世時,誠心處處護法,提婆達多暗中從山頂推下大石塊要擊害世尊,就是宮毗羅所見,連忙用金剛杵迎擊,巨石便即粉碎,僅傷佛趾微微破皮出血。可見它為佛護法的忠誠。

2.伐折羅:金剛之意,以其手執金剛杵故。

3.迷企羅:金帶之意,以其腰束金帶故。

4.安底羅:破空山之意。

5.額你羅:沈香之意。

6.珊底羅:螺女形之意,以其首冠華髮如螺故。

7.因達羅:能天之意,亦云地持。

8.波夷羅:鯨魚之意,長大如鯨故。

9.摩虎羅:蟒龍之意。

10.真達羅:一角之意,頭有一角故。

11.招杜羅:嚴幟之意,又云殺者。

12.毗羯羅:善藝之意。

此十二位藥叉大將,據藥師儀軌說: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時辰,由每一藥叉大將輪值守護。然另有更深的意義,即藥師如來成就了十二大願,因有十二藥叉大將,每一藥叉為每一大願的象徵;也可以說,十二藥叉即等於藥師如來的化身,以現藥叉身而推行佛法。佛現佛相,是解脫相;現菩薩相,是慈悲相;現金剛、藥叉相,表示威嚴勇猛,能降服一般剛強難調的眾生,及能摧毀一切邪魔外道。所以藥叉的形像,總是豎眉怒目,顯出兇猛可怕的樣子。

這十二位藥叉大將,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不會再感到有惡趣的威脅與恐怖,互相一起,共同一心,自今而後,盡形壽,歸依佛法僧三寶,並且發誓,要擁護一切眾生,令其脫離苦厄,饒益安樂。如有疾病危難而求度脫的種種困頓,應一心讀誦此經、持咒、持念聖號。

藥師佛座前之十二藥叉大將

一、宮毘羅大將:意為極畏.身黃色.手持寶杵(亥神)

二、伐折羅大將:意為金剛.身白色.手持寶劍(戍神)

三、迷企羅大將:意為執嚴.身黃色.手持獨鈷(酉神)

四、安底羅大將:意為執星.身綠色.手持寶珠(申神)

五、頞你羅大將:意為執風.身紅色.手持寶矢(未神)

六、珊底羅大將:意為居處.身煙色.手持螺貝(午神)

七、因達羅大將:意為執力.身紅色.手持寶棍(巳神)

八、波夷羅大將:意為執飲.身紅色.手持寶鎚(辰神)

九、摩虎羅大將:意為執言.身白色.手持寶斧(卯神)

十、真達羅大將:意為執想.身黃色.手持絹索(寅神)

十一、招杜羅大將:意為動身.身有色.手持寶鎚(丑神)

十二、毘羯羅大將:意為圓作.身紅色.手持寶輪(子神)

又有將十二藥叉分為十二地支或十二生肖,將於晝夜十二時四季十二個月輪流守護眾生。

子-肖鼠丑-肖牛寅-肖虎卯-肖兔

辰-肖龍巳-肖蛇午-肖馬未-肖羊

申-肖猴酉-肖雞戍-肖狗亥-肖豬

藥師佛座前~十二藥叉大將(生肖守護神)

由此可知,此藥師十二神將,為晝夜十二時之護法神,其頭上戴十二支冠,為其標幟。

茲根據《藥師觀行儀軌》將各神將之名稱、形像,及持物等略述如下﹕

一、毗羯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釋迦如來的名號,是子時之守護神。通身青色,現忿怒形,頭戴鼠冠,右手下垂持三鈷,左手作拉右袖之形態。

二、招杜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金剛手菩薩,是丑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現忿怒形,頭戴牛冠,右手把橫劍,左手開掌執劍尖。

三、真達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普賢菩薩,是寅時之守護神,現笑怒容貌,頭戴虎冠,右手持寶珠,左手把寶棒。

四、摩虎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藥師如來,是卯時之守護神。通身青色,稍作忿怒相,頭發赤色上聳,頭戴兔冠右手做拳當腰,左手持斧。

五、波夷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文殊菩薩,是辰時之守護神。身呈白肉色,容貌忿怒,頭戴龍冠,右手屈臂,作拳攜矢,左手持弓。

六、因達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地藏菩薩,是已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頭戴蛇冠,右手屈肘開掌,置于胸邊,左手持三股戟。

七、瑚底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虛空藏菩薩,是午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現忿怒形,頭戴馬冠,右手把三股戟,左手持螺具。

八、頞你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摩利支天,是未時之守護神。通身白色,現忿怒形,頭發上聳,頭戴羊冠,右手持箭羽,左手持矢根,將此箭彎成弓形。

九、安底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觀世音菩薩,是申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現大忿怒形,頭戴猴冠,右手屈肘于右胸前開掌向前,屈左手,開掌,掌上放寶珠。

十、迷企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阿彌陀如來,是酉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現忿怒形,頭戴雞冠,右手持獨鈷,左手作拳押下腹部。

十一、伐折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勢至菩薩,是戍時之守護神。通身青色,現忿怒形,頭發茂盛聳上,頭戴狗冠,右手持劍,左手作拳當腰。

十二、宮毗羅大將---此大將的本地為彌勒菩薩,是亥時之守護神。通身赤色,現忿怒形,頭戴豬冠,右手持大刀橫于頭上,左手開掌當腰。

《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的後半段就是<藥師灌頂真言>,前半段則是歸命三寶及歸命十二藥叉大將的聖號(梵音),因為十二藥叉大將是十二尊佛菩薩的化身,在娑婆世界與眾多眷屬護持修藥師法門的佛弟子。

「若有受持此咒,能滅身中過去生死一切重罪,不復逕歷三途遠離九橫,超越眾苦,十方世界隨處安樂自在無礙,諸有願求,悉令滿足。」

拿摩喇的拿的喇牙呀

拿摩枯毗喇趴匝喇美卡喇安底喇嗎底喇珊底喇

因達喇巴牙喇嗎虎喇親達喇收杜喇毗卡喇

拿摩拔嘎乏得排曬及牙骨魯懷都里牙玻喇拔喇加牙

打他嘎打牙而哈得三彌牙割三菩達牙打笛牙他

嗡排曬及也排曬及也排曬及牙三母的嘎得司乏哈

namo ratnatrayaya

namo kuvira pacara mekara andira madira samtira

indara bhayara mahura cindar asotura vikara

namo bhagavate bhaisajya guru vaidulya prabha rajaya

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 tadyatha

om bhaisajye bhaisajye bhaisajra samud gate svaha





十二藥叉神將的奧秘(一三一)

爾時眾中,有十三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披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

藥叉的意思解釋過了,有兩種。藥叉的翻譯就是夜叉。我們平常罵人,尤其罵女性朋友,很難聽,罵母夜叉。

但是中國文學搞錯了,好像母夜叉代表醜陋,不是的,這是外來文化,由印度佛教文化傳來的。夜叉神將,有地夜叉、天夜叉、虛空夜叉,像虛空夜叉又是藥師經所講大菩薩的化身、金剛菩薩的化身。男性夜叉都非常威猛,現金剛相,是大菩薩成就的境界;女性夜叉非常漂亮,都很美麗。

藥師佛有十二大願,真正護法的十二大金剛菩薩,現身為十二夜叉,他的名字就是咒語,千萬注意,要記住,十二夜叉的名字就是咒語。

念的時候,下面稱號可以去掉,十二藥叉的名字一路念下來,最後加一句菩薩摩訶薩,非常靈驗啊!因為我不喜歡保密,顯也好,密也好,到我手裏,我都公開,我的想法也是願望,道是天下之公道,法是天下之公法。有緣,有信心,你自己拿去;沒有緣,沒有信心,單獨傳給你,你也修不成功。

我們曉得佛過世以後,一千四百年間,玄奘法師還沒有到達印度以前,唯識宗的一位大師,叫護法,玄奘法師後來所翻譯的「成唯識論」主要是取自他的理論。

護法大師認為自己所證的義理到了,但是不想肉身死亡,要等待彌勒菩薩下來給他證明,看看他說的法對不對。

因此,怎麼辦呢?念藥師佛的名字,求長壽,念了十二藥叉大將的名字,求觀世音菩薩加被,結果觀世音菩薩現身,帶領他,幫忙他結手印,念十二藥叉大將的名字,一個岩石山洞打開了,藥叉大將親自把他領進去,然後這個岩石封閉了。所以他在岩石裏面等侍彌勒佛下來,肉身不壞。

因此,藥叉神將名字在唯識宗的記載上,是非常有效果的,要注意,不要輕易看過去。

南懷瑾先生講述

袁了凡先生家訓介紹

摘錄網址:http://www.amtb-ottawa.ca/liaofanss.html
介紹


『命中註定』,大家耳熟能詳。但是,真有一個操縱命運的主宰嗎?答案是

【自己】!人是命運的主人翁,卻常為命運所戲弄,您不是命運的奴隸,而是命運的主人,創造命運是有一套學問,它是有理論,有方法的。真正掌握、操縱命運。願您看完這個故事,能走出被命所運的陰霾,成為一個勇於創造命運的人,真正做到求富貴、得富貴!求升遷、得升遷!求健康、得健康!求子女、得子女!

 【了凡四訓】是這本書的名字,了凡是寫這本書的人。了凡的【凡】字有兩種說法。第一是講到人,如果不是佛、菩薩、羅漢這些聖人,就是一個平凡的凡人。【了】是明白,也是完結的意思。【了凡】是明白做個平凡的人是不夠的,應該要做個最上等的人。就是說凡是平常人所動那些不好的念頭,要漸漸消除。

 第二就是指作者袁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原名黃坤儀,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府的吳江縣,原本命中註定沒有孩子、壽五十三歲、官做到縣長。但他喜歡做善事,並且信仰佛教;因積極修富積得而改變了命運------無子得子、高中進士、官位追增到尚寶司卿、享壽七十四歲。因為他是一個大善人,所以大家都尊敬他,稱他【了凡】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訓講記

【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教訓他兒子的四篇文章,這四篇文章從頭到尾細看一遍,幾乎都是說我們的毛病,知道了毛病就得要改,常常要反省、檢點、觀察,而後才能做到改過和積善。我們把這個道理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照著去做,斷惡修善,命運就立刻改過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造命運的原理

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富貴、貧賤、長壽、短命,都認為命裏註定的,這種說法不能說他完全錯。因為一個人若前世做了好人好事,這一世自然是一個富貴、長壽的人;若是前世做了壞事,這一世自然是貧賤、短命。這是平常的道理,可是我們要曉得還有特別的,就是命運可以改變的道理。若一個人本來命裏註定富貴、長壽,但他做了極大的惡事,等不到下一世去受報應,就在這一世變成了貧賤、短命的人。也有一種人,本來命裏註定貧賤、短命,因為他做了極大的善事,不必等到下一世來享福,就在這一世變成了富貴、長壽的人了。所以雖然說今世所受的都是前世所作,命裏早就註定,但是也不一定會被命運約束,還要靠自己現在去創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命之學

這一篇【立命之學 】就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兒子。要他兒子不被這個【命】字束搏住,要竭力去做種種的善事,不可以做壞事。【立】字是建立的意思,【立命】兩個字,就是命不能束搏我,是我創造命運,命運掌握在我手裏的意思。改造命運決定要靠自己覺醒,靠自己改造。任何一個人都幫不上忙,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改造命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了凡先生鈙述

從小父親就過世,母親要他放棄求學從政而改去學醫,有一技之長,將來可以憑行醫謀生,救濟別人,也是他父親的願望。後來了凡先生就放下讀書的念頭來學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公算準宿命

有一天了凡先生在慈雲寺遇到一位相貌莊嚴,個子很大,看起來不是一個凡人的老人。這個人仙風道骨,灑灑出眾,沒有一點俗氣的樣子,所以袁先生對這位老人非常敬重。老人就告訴他:【你是將來要從政的人,為何不趕快讀書呢?】。了凡就把母親所說其父希望他學醫的原因,向老人說明,並且請教老人姓名和住所。老人就告訴了凡先生,他姓孔,是雲南人,是宋朝邵康節的傳人。邵康節是個絕頂聰明的人,精通《皇極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謂《皇極數》?

《皇極數》就是《皇極經世書》,它的內容完全是依照《易經》的理論來推算命運,推算的範圍非常廣泛,整個世界國家的轉變都有定論。朝代的興亡、個人的吉凶,也可從數理上推斷。

《易經》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書,裏面有甚深的哲理,教人成賢成聖,而且著重在數學的探討,內容有六十八卦,從這裏面去推洐陰陽剛柔的變化,能夠知道過去未來的一切事相,是一個非常高深的學問。由此可知,每一個人,甚至每一樁事皆有定數,這就是佛法裏講的因緣果報。只要你起心動念,你就有定數;只要你沒有心念,那你就超越數位、數量之外了。

修行人往往能超越,為什麼呢?因為他入定。入了定,他的心就不起作用了,沒有任何念頭;沒有念頭就不落在數量裏。換句話說,遇到高明的人,他就能夠把你的流年命運,推斷的清清楚楚。所以【吉】可以【趨】,【凶可以避免】,就是自己可以爭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先生給了凡算終身的命運

了凡先生請孔先生給他算終身的命運,因此孔先生就把他的流年排到死,歷年的考試,能考取多少名,都給他注出來了。做三年半的縣長就得辭職。為什麼呢?壽命到了。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就壽終正寢,還是得到一個好死,可惜命裏沒有兒子。往後每次考試,完全跟孔先生算的名次都很符合,一點也沒有錯 。孔先生的確很高明算得很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雲孔禪師勸導改造命運

有一年了凡先生回到南方,在還沒有入學之前,先去拜訪雲谷禪師,他是一位很有名的大善知識。了凡先生到南京棲霞山去參訪,去拜見他。在禪堂裏,他們對坐了三天三夜,了凡先生精神還很飽滿,沒有一點倦容。雲谷禪師看到他那麼年輕,有這樣好的功夫,很難得,不容易。坐在這裏三天三夜沒有看到他起一個妄念,這是為什麼?了凡先生是個老實人,他告訴禪師因為他的命已經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的凶吉禍福都註定了,還有什麼好想的?想也沒有用處,所以乾脆就不想了。一個人能夠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那是很了不起的功夫。了凡先生的不是功夫,而是他的命給人算定了。所以雲谷禪師就笑著對了凡說:【我還以為你是功夫不錯的豪傑,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這時候了凡先生就向雲谷禪師請教是什麼緣故?這就說明【數】的道理,人為什麼會有命運?為什麼會落在數量裏?人如果到了無心,就超越數量了。袁了凡先生有沒有到無心?沒有!他只是什麼都不想,因為想也沒有用。他還有一個是【我什麼都不想了】,有這麼一個妄念,還是有心,他並沒有得到真正的無心,怎麼會沒有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算命運的原理

數就是數量,是以數學的原理來推演出過去、現在、未來。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被他算命算定之後,人的心境,一念善就是加,有念惡就是減,二十年來他沒有行善,也算沒有作惡,所以他的命在二十年裏沒有加減乘除,所以命運一點都沒有改變,完全照著孔先生給他算定的走,這叫做標準凡夫。雲谷禪師教導他改造命運,跟他講定數裏還有變數。立命要靠自己,任何一個人都幫不上忙,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改造命運,決定要靠自己覺醒,靠自己改造。佛教經典中有講到【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你求什麼得什麼;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有些人在佛門當中求不得是什麼原因?那是不如理、不如法。懂理論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求必應。如理如法的求,還是得不到時,這是自己有業障,必須把業障消除,障礙沒有了,就得感應。這是章嘉大師說過的,【萬法唯心】,就是求作佛也能成佛,沒有求不到的。在佛門之中;雲谷禪師傳給了凡的只是極小的一部分,因為了凡的志向不大,只求世間的功名、富貴,所以雲谷禪師只教他這個部分。在道理上,功名富貴是身外之物,這似乎是命裏註定的,命裏沒有的到那裏去求?這是一般的宿命論,也就是命中的一個常數。常數是前生造作的因,這一生應得的果報,殊不知常數裏有變數,加上變數就不一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名富貴到那裏求?

功名富貴我們的確可以求的到的,到那裏求呢?從心地裏面求。這段教訓非常重要,內求、外求都要從內心求,不要向外面求,向外面求就錯了。為什麼?外面是常數,外面不會變;心地是個變數,不是常數。現代社會,大眾所追求的,縱然得到了,那是命裏有的;譬如今天有人做股票賺很多,這是命裏有的,你看多少人做股票賠錢,不是每個人賺錢。賭博贏來的錢還是命裏有的,甚至於做小偷、做強盜得來的,還是命裏有的。命裏沒有的,偷也偷不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安於本分,自己日子過的好,社會也安定,天下也太平,大家都沒有爭執了。所以佛法教我們求命裏沒有的,怎麼求?要向內心裏求。【反省】是向內心裏面求覺悟,向內心存養厚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尋出薄祿、無子、短命之因

下面是了凡先生反省自己的缺點,自己說出自己沒有福,不應該中科第。也不應該有兒女,他反省說了六條無子的原因。

 薄祿

從政的人要有福,如果沒有福,老百姓就要遭難。了凡先生年輕時性情急躁,不耐煩,心量狹小不能容人。不能容人當然就不能用人,不能夠服人,這是福薄之相。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渾厚、老成,心胸寬闊而能容人,穩重,其威得才能服人才能夠處世。確實,從政的人都是有福的,他福太薄,沒福不像做官的樣子,不足以領導百姓、造福百姓。

 無子

袁了凡有潔癖。整潔、清潔是件好事,但是太過分的清潔也是個毛病。一點髒東西都不能忍受,這也不行。這是不應有子的第一個原因。

和氣能興家,俗語說【和氣生財】,袁了凡沒有財富,與這也有關係。他並不富有,家境清寒。他喜歡發怒,看不慣的,看不順眼的,他就發作,不能容忍。這是沒福,無子的第二個原因。

【愛】是愛仁,能夠推己及人。這些道理他曉得,但是自己做不到。為什麼?他愛惜自己的名節,不願意幫助別人,這也是無子的原因之一。

以上這三條是從心理上講的,後面則是從生理上說。他喜歡說話,喜歡批評人,喜歡論是非,所以說言語上常常喜歡強出人頭。這容易傷氣,生理上受傷害,這是無子的第四個原因。他不但喜歡高談闊論,還喜歡喝酒。飲酒過度會傷神。對於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妨礙。他晚上不睡覺,一定是找朋友聊天,喝酒作樂,想必了凡先生的身體相當衰弱,不知道保養身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髮露懺悔、止惡修善

了凡先生的為人真正誠實,這叫【懺悔】。想想自己一身的過失毛病,坦誠的說出來,毫無隱瞞。 佛們講「懺除業障」,這樣才能夠真正把自己的業障除掉。能夠發現自己種種的弊病,這叫【開悟】。覺悟之後能夠把這些毛病改正過來,近叫「修行」。【修 】是修正,【行】是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思想,行為改過來,這叫修行。了凡先生很了不起,雲谷禪師一追問,他認真的反省,把自己心行的毛病一樁一樁的找出來,這是後來他能夠改造命運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過的基礎

了凡先生憑什麼能改變命運?我們為什麼不能改?我們對於自己的毛病一無所知,從哪里改起?人家一反省,明明白白的擺在面前,就一樁一樁的把它改掉。求取功名是要靠積得,是要靠過去生中的修積,才能夠得到科第。再說家財萬貫,一定是富貴之人,他才能夠享受富貴。富貴不是隨便可以得來的,佛門裏說,這一生得大富是前生財佈施修得多,這一生才能得大富。我們這一生貧困是前生沒有大修財佈施的果報,能不能勉強哪?不可能,得不到。如果勉強去求,災禍跟著就來了。我們也曾見過一毛不拔,一點好事都不願意做的人。他勸人佈施,自己不肯佈施。這樣的人,我們知道,來生必得貧窮的果報。因緣果報是自做自受,絕對沒有主宰支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從外求

世間人常以為一切皆是天意安排,其實不然,裏面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造作,絕對不是天意。所以說如理如法的去求,求富貴、求兒女,樣樣都得到。了凡先生不是從外面求的,我們看他並沒有在送子觀音前面燒香拜拜,求菩薩送一個兒子。他求富貴也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去禱告求的。現在人拜神求神都是錯的!寺廟香火鼎盛,一天到晚不知道多少人去求富貴、求男女,得來的全是命裏有的,不求也會得來。還以為是神賜給他的,神對他特別有恩惠,實在是冤枉!雲谷禪師這些開示非常重要,絕對不能看作迷信。如果看作迷信,是我們自己迷信。自己迷了,不相信聖人之言,不相信事情的真相,是自己迷惑顛倒。前面雲谷禪師教了凡真實的反省檢討才是真正知道自己過失很多。【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世間最大的善行就是改過,是把自己的毛病改正過來,自己必須心平氣和來反省檢點,找出自己過失到底在那裏,這樣便有下手處,才知道如何去修正。【用全神全力反轉來】,【神】是精神,用全副的力量,【反轉來】,把它反轉過來。以下舉出幾個例子教我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福積德造命法

【慳貪者轉之以施捨】

[慳]是慳吝;我們有的不肯施捨給別人。如果我們有這個毛病,【轉之以施捨】,用佈施的方法把它改過來。我有的別人沒有,人家向我要,我很慷慨、很大方,我能送給別人。或者我看到別人有急需,他還沒有向我要,我就主動的佈施給他。

 【佈施】分三大類:財佈施、法佈施和無畏佈施。

 法佈施是我們以智慧、技術去幫助別人,或者是教導別人。別人不會的我們會,我們要熱心去教他,使他也有這種能力,或啟發他的智慧,這叫法佈施。

 無畏佈施是幫助別人心安穩。他心有不安、有恐懼,我們幫助他,使他身心安穩,這叫無畏佈施。譬如有人害怕走夜路、怕鬼,我們有時間就送他回家,跟他作伴,他就不怕,這也屬無畏佈施。又如現在的年輕學生,都要去服兵役,服兵也是無畏佈施。為什麼呢?軍人保護這個地區國家百姓的安全,不受外面敵人干擾侵害,這自然是屬於無畏佈施,所以三類佈施的範圍非常廣泛。佛告訴我們財佈施得財富,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放生也屬於無畏佈施,但是現在放生有很多流弊。因為大家拼命去放生,有些商人拼命去捕捉鳥獸(你不放生他就不去捕捉);這樣的心態、行為就不是無畏佈施,而是戕害眾生,好心也變成了造惡業。放生應該是我們到市場去買菜,看到很多活潑的動物,推想牠決定可以活得下去的,就買來放生,這是慈悲求苦。我們還聽說有很多鳥獸公司,賣的都是自己飼養的動物,決定沒有野地謀生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決定是死路一條,這些我們都要知道。所以是在菜市場偶爾發現,買去放生。放生的儀式,給牠念阿彌陀佛,念三歸依就很好了。

【憤怒者轉之以和平】

這是講性情。容易發脾氣,容易急躁,這是大毛病。心地平靜,你的態度自然溫和。[溫、良、恭、儉、讓]是德行上重要的項目。第一是溫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無論對人對事都謹慎恭敬,儉是節儉、不奢侈,生活很樸實;禮讓,事事都讓別人,決不與人相爭。

 【虛誇者轉之為切實】

這就是喜好誇大的毛病,為人不實在。如果知道這些事實,別人對我們說的話自然要打折扣,難以取信於人,因為我們不誠實。所以決定不能夠浮誇,要誠實。

 【浮囂者轉之以沉定】

這是講心浮氣躁;心浮就要以[沉定]來對治,心要清淨,要能定得下來。

 【驕慢者轉之以謙恭】

世出世間實在沒有一樣值得驕傲的,事情做好了是本分,是應該的;做不好要處分。所以對人一定要恭敬,要謙虛,謙與敬都是性德。

 【惰逸者轉之以勤奮】

懈怠懶散,是很大的煩惱。如果有這個毛病一定不會有成就。所以一定要精進、要努力,要振奮,把精神提起來。懶惰,做一切事情都不能成就;不但是佛法不能成就,世間法也不能成就,一事無成。

 【殘忍者轉之以仁慈,怯退者轉之以勇進】

退怯是退步、退轉。這也是大病,必須要勇猛精進。這些毛病都是了凡先生自己敍述出來的。前面說過,各人有各人的病痛,如果我們也像他這樣改進,其他的病痛要想想,用方法來對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雲谷禪師教了凡修持的幾個綱領。

 務要積德

【務】是務必,一定要【積德】,斷惡修善。

務要包含

這是講心量要拓開,要能夠包容,不能包容,我們自己煩惱就多,《金剛經》上說的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切法不是真實的。如果心不清淨就不會覺悟,我們的見解也就會有偏差。世間上一切法不必認真計較,有什麼值得計較的?何必把它放在心上妨礙了自己的清淨心。一定要以清淨心為基礎。

 務要和愛

這是了凡最大的弊病。一定要和氣,一定要能夠博愛。孔夫子說:【仁者無敵。】【敵】就是敵對。這世間還有誰跟我對敵的,那就不是仁愛了,仁愛是沒有對敵的;沒有對立的,這樣真心才能顯露,清淨心才能現前。

務要惜精神

這是針對了凡因為喜好徹夜長坐,不知道保養身體,所以對於身體精神的保養要重視,要愛惜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改前非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不要後悔,不要再去想它;想一遍則又造一次新業,絕對不再去想它。要緊的是改正現在,修正未來。所以【疑 】跟【悔】都是煩惱。時時處處常自警覺,對待自己要嚴格,對人要寬厚嚴,對自己要嚴厲,要克服自己的毛病。自己的缺點,自己的毛病不要怕人知道。真正聰明智慧的人,自己的弊病越多人知道越好;人家批評一句,人家責駡一句,業障就消了。如果自己的毛病隱藏起來,不讓人家知道,惡越積越大,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有過失不要隱藏,別人說出來,自己要感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勇猛止惡修善˙ 改造命運

改造命運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是要時間之累積,要勇猛精進,並且與自己的勤、惰、迷、悟有很大的關係。一定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還要勇猛精進,再假以時間,一定得到效果。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淨空法師主講

尤惜陰居士曾說,《了凡四訓》是奉行《感應篇》與功過格的事實。了凡先生所用的功過格,我們在《德育古鑑》裡刊出來了。《德育古鑑》就是一部功過格的感應錄,完全是依功過格而編的,不但教我們修行,且加強我們的信心。《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一篇是補充《了凡四訓》沒有說到的地方。都是於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們同樣把它當做寶典來受持。讀過之後,自己更應當深深的反省、檢點。尤其是生活在現代的社會,必須認真修學,才能趨吉避凶,轉災禍為吉祥。

明嘉靖時。江西俞公。諱都。字良臣。多才博學。十八歲為諸生。每試必高等。

俞先生是明朝嘉靖時候的人,跟袁了凡先生是同一時代。嘉靖年間,國家做了不少事,佛教裡也有一樁大事,就是《方冊大藏經》的刊行。從前《大藏經》都是摺疊的本子,諸位在寺院裡所見,誦經拜懺時用的「摺本」。古代經書都是摺本。用線裝訂的,就稱「方冊版本」。第一部方冊版本是嘉靖年間編印的,這一部藏經就稱《嘉靖藏》。嘉靖是指年代;憨山大師—德清和尚,發起主其事;編輯地點在金山,所以也叫做《金山藏》。經書從摺疊本轉為線裝本,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是佛門裡的一樁大事。最近出版的《中華大藏經》第二輯,原本就是《嘉靖藏》,在台灣重印。這部藏經流傳到現在有五百多年了。國家跟佛教界,都有這樣的盛舉,因而感應道交的人也特別多。

江西有一位俞先生,名叫都,字良臣,多才博學—書念得很好,很有學問。『十八歲為諸生』,諸生就是秀才。『每試必高等』,可見他確實有聰明過人之處。

年及壯。家貧授徒。與同庠生十餘人。結文昌社。惜字。放生。戒淫殺口過。行之有年。前後應試七科。皆不中。生五子。四子病夭。其第三子。甚聰秀。左足底有雙痣。夫婦寶之。八歲戲於里中。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僅存其一。妻以哭兒女故。兩目皆盲。公潦倒終年。貧窘益甚。自反無大過。慘膺天罰。

這一段說出他壯年時非常潦倒。年歲老大,家境也不好,靠著教書為生,當時稱為「私塾」,當然學生也不多。在這個時候,他與同學十餘人『結文昌社』。『同庠生』就是同年進學的同班同學。「文昌社」就是結一個社團,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實行《文昌帝君陰騭文》,依照文昌的教訓來修學。

現在印的《安士全書》上半部,就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古代讀書人,普遍重視這一篇文章。童子在七、八歲時,家長或是老師就教他背誦。《印光大師文鈔》裡還囑咐我們,家裡有子弟到了上學年齡的,就應當教他背《陰騭文》及《感應篇》。這確實有好處。這兩篇文字都不長,《文昌帝君陰騭文》只有一千多字,《感應篇》也是如此,都是簡短的文章。

「文昌社」的同學力行《陰騭文》,遵守文昌帝君的遺訓。《陰騭文》裡,對於惜字紙、放生、戒淫、戒殺、戒妄語等,都說得很詳細。

『行之有年』。他們自結文昌社起,在一起修行,過了很多年。俞先生『前後應試七科』,經過七次的考試都沒考中(從秀才考舉人,始終沒考中)。生了五個兒子,其中四個夭折了,剩下老三,也丟了。老三是最聰明的,八歲那年在外面玩耍,失蹤了。四個女兒,死了三個。俞公共有九個兒女,除了失蹤的兒子之外,眼前就剩一個女兒,他的妻子在這種悲痛的情況下,兩眼都哭瞎了。

『俞公潦倒終年,貧窘益甚』,俞先生的家境越來越困難。『自反無大過』,自己反省,好像沒有做過什麼大惡事,為什麼老天爺給他這樣重的懲罰?似乎上天都沒有保佑他。

年四十外。每歲臘月終。自寫黃疏。禱於灶神。求其上達。如是數年。亦無報應。至四十七歲時。

『年四十外』。每年臘月三十,是民間風俗祭灶神的時候。灶神爺將往上天,把這一家人的善惡都給玉皇大帝報告。所以,從前供養灶神的對聯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他自己每到這個時候,便寫一篇疏文,託灶神爺帶到天帝那裡去。這樣過了好幾年,也沒有感應。直到四十七歲時才有了感應。

除夕與瞽妻一女夜坐。舉室蕭然。淒涼相弔。

「除夕」就是臘月三十。從這幾句,足見俞先生家境多麼悽慘!

忽聞叩門聲。公秉燭視之。見一角巾皂服之士。鬚髮半蒼。長揖就座。口稱張姓。自遠路而歸。聞君家愁嘆。特來相慰。

四十七歲那年,臘月三十的晚上,他正與妻女枯坐淒涼相弔的時候,忽然有人敲門。他點蠟燭開門,看到一個人,『角巾皂服』。從前角巾是一般隱士用的,它不是一頂帽子,是一塊方的布,紮在頭頂上,這叫角巾。修道之人往往也是這種打扮。「皂服」,「皂」是黑色。穿著黑色的袍子。『鬚髮半蒼』,看年歲大概總有五、六十歲了。『長揖就座』,很有禮貌,向他一問訊作揖,就坐下來了。介紹自己姓張,從遠路而歸,走到你家門口,聽到你家裡有愁歎的聲音,特地前來慰問。這是說明來意。

公心異其人。執禮甚恭。

俞先生見到這個陌生人,心裡也感覺得很奇怪,但是看看他的儀表談吐,又好像很不平凡,所以對他非常恭敬。在這種潦倒的時候,世態炎涼,那裡還有朋友來慰問!尤其是臘月三十晚上,家家都團圓,誰有空閒到你家來慰問呢?在這個時候有個人來慰問,當然心裡非常感激,所以對他很恭敬。

因言生平讀書積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繼。且以歷焚灶疏。為張誦之。

他是滿腹的牢騷,自己確實是有才學,可是一直到這麼大的年歲—四十七歲,『至今功名不遂』。那時的讀書人,唯一的出路是功名,「學而優則仕」。有了功名之後,靠國家的俸祿才能養家活口。讀書人要是考不取功名,家境很清寒,沒有一點基礎,相當之苦。從這裡我們能看到俞先生很苦,而且遭遇到種種不幸。他就說出自己生平讀書與行持,好像都沒有什麼大過失,為什麼到現在功名不遂,妻子不能保全,兒女夭折的那麼多,衣食不繼,生活都成問題。同時又說,這些年來,每年除夕都在灶神爺前焚疏。他所寫的疏文都還記得,把疏文的意思說給張先生聽聽。

張曰。予知君家事久矣。

張先生說,我對你家裡的事知道得很清楚也很久了,你不必再告訴我。

君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滿紙怨尤。瀆陳上帝。恐受罰不止此也。

這一段文的意思,是《四訓》裡沒有提到的,必須要補充。這些事不只是袁了凡一個人,俞淨意先生也遇到了。一位遇到雲谷禪師,改過自新;一位遇到灶神,一樣把命運改轉過來。張公說,他的『意惡太重』,讀書積行,『專務虛名』。他自己每年在灶神面前所焚的疏表,都是一些怨天尤人的詞句,沒有一點悔改的意思。這是褻瀆上帝!恐怕上帝給你的懲罰不止如此。可能還有更重大的災難在後頭。

公大驚曰。

俞先生生平所為沒有別人知道,這個陌生人怎麼會曉得?經他這麼一說,心裡很驚訝。

聞冥冥之中。纖善必錄。予誓行善事。恪奉規條。久矣。豈盡屬虛名乎。

俞先生聽了張公所云,並不服氣。他說,「我聽說冥冥之中,都有鬼神監察,很小很小的善,鬼神也知道,我這麼多年結文昌社,與同學們立下誓願,力行善事。文昌社裡訂的規條,就等於戒律一樣,大家都要遵守,我也是遵照奉行,沒有違犯。難道這些都是虛名嗎?」

張曰。即如君規條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與知交輩。多用書文舊冊。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藉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親見。略不戒諭一語。但遇途間字紙。拾歸付火。有何益哉。

張公就在文昌社規條裡,舉出幾樁事實來說明。《陰騭文》裡很重視惜字紙(這是重視文化—重道,文以載道的示範意義),當然他們文昌社裡也有這一條。張公就跟他講,既然有這一條,就應當依教奉行。然而你們還是將一些書冊或寫的文章(這都是字紙),還有舊書,用來糊窗子。現代都是用玻璃窗,還得講究花紋與美觀。年輕的同學不知道,年歲大一點的人,也許會知道,過去窗子是用紙糊的。用字紙糊窗的確很多,或者用字紙包東西,這是大不敬。現代用字紙糊窗的事是沒有了。漂亮的壁紙多得是,儘管你挑選去,誰家還會用字紙糊窗,但是用字紙包東西倒還常見到。我們明了重道尊師之意,自己應當儘量避免;別人造罪業,你要是勸他,他必然起反感。這事情就是看到人家跳火坑,也沒有辦法把他拉回來。只有從我們自己本身做起,做個好榜樣。你要勸人,人說你迷信。大家都用字紙、報紙包東西,我為什麼不能用!幾個人懂這個道理?其義甚深。

敬惜字紙的意義,當知過去的字紙跟現在不同,從前的書籍都是木刻版本,要不是真正有價值的文章,誰肯花那麼多錢刻一本書!字是一個一個雕的,沒有現代的活字排版,照相製版方便。可見從前刻一本書非常不容易。因此,既是書,都是好文章。「文以載道」,書破了要修補;實在破得不能用了,才恭恭敬敬的將它焚化,不敢褻瀆。這就是重道。我們通常講「一切恭敬」裡,對於法寶之恭敬為最。

經書屬於法寶之一,雖然現代印刷術發達了,我們對於經書還是一樣要尊敬。「敬」才有福;褻瀆就是造罪業,也就是折自己的福報。不知道的人,天天在折福,無可奈何!我們明瞭的人,就不可以這樣做。雖然是包東西,也儘可能不用字紙,不用報紙。換句話說,我們要包東西,應當要用牛皮紙或包裝紙之類的,家裡預備一些放著,不要用字紙包東西。

我們讀到這裡,明瞭古聖先賢教化眾生的苦心,就應當這樣做。縱然這個道理想不通,你只要照這樣做,保證有福報!你說幾時道理想通了再做,恐怕等你想通的時候,壽命也差不多了,想做也來不及了。聖人教我們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要管他什麼道理,這就是有福之人。

張公說,當你看到朋友或學生用字紙糊窗包物的時候,你從來沒有勸告他們一聲,也沒有一次阻止!只不過是在路上遇到字紙,撿去焚化。這不就是做給外人看的嗎?這不就是圖務虛名嗎?

社中每月放生。君隨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諸人不舉。君亦浮沉而已。其實慈悲之念。並未動於中也。

這一段講放生。修善是什麼事都要從心地發出來。別人提倡這樣做,你就隨喜跟著做;人家不做,你也就不做了。你心地真正有慈悲,真正想放生嗎?沒有!只是看到別人做,心裡歡喜,隨喜一點;別人不做,也就算了。不是出於真心!隨喜中也沒有盡到力量。「隨喜功德」是要盡心盡力,才叫隨喜;沒有盡到心力,不叫隨喜。所以,你並沒有真實慈悲之念;在外面還標榜著—我是個仁慈之人!實際上心裡毫無仁慈。

且君家蝦蟹之類。亦登於庖。彼獨非生命耶。

你們家的廚房裡,依然有蝦蟹之類,這些還是生命,依舊是吃眾生的血肉。文昌社裡,可能不是長素,大概一個月只有幾天吃素。

若口過一節。

這是指妄語、惡口、兩舌、綺語,都犯了。

君語言敏妙。談者常傾倒於君。

俞先生為人能言善道,又有才學,很會說風涼話諷刺人,用的詞句都非常巧妙。所以,大家聽到的時候,都能被他折服。他有辯才,無理的事也能把它說成有理。他有強詞奪理的本事。

君彼時出口。心亦自知傷厚。

他雖然說得很痛快,可是自己還有一點良心,曉得有傷厚道。說話太刻薄,好勝心強不肯輸人。幸有此一點良心,為今後轉禍為福之機。不然灶神到家跟他講,他也不聽!這個人『自知傷厚』,還是可教,可以回頭。在四十七歲機緣成熟灶神到他家的時候,把他的迷夢點醒了。

但於朋談慣熟中。

在熟悉的朋友當中。

隨風訕笑。不能禁止。舌鋒所及。觸怒鬼神。陰惡之註。不知凡幾。乃猶以簡厚自居。吾誰欺。欺天乎。

此是講妄語之過。在朋友談論中,言語不讓人。不讓就是大毛病。我們讀《了凡四訓》末後一篇—謙德之效,懂得謙虛的反面就是不能忍讓,所以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就是自滿自大。一個人言行如此,鬼神見了都厭惡,都討厭。所以說『陰惡之註,不知凡幾』!《地藏經》云,「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莫不是罪」!自己還不知道,還以『簡厚自居』,認為自己很厚道,是個好人。你這是欺誰呢?難道你能欺天嗎?

邪淫雖無實跡。君見人家美子女。必熟視之。心即搖搖不能遣。但無邪緣相湊耳。君自反身當其境。能如魯男子乎。遂謂終身無邪色。可對天地鬼神。真妄也。

這是舉出意惡裡最重的邪淫。俞先生雖然沒有邪淫的實跡,也就是沒有做邪淫之事;但是有這個意思,有這個心,不過是無緣而已!所以叫他自己認真的反省,如果因緣湊合,你能不能像魯男子一樣呢?「魯男子」是《孔子家語》裡的一段記載。春秋時代魯國有一個人,確確實實做到不動心,那才是真正的『終身無邪色,可對天地鬼神』。而你做不到,你仍然有邪念,真是自欺欺人。

此君之規條誓行者。尚然如此。何況其餘。

張公說,這是你們文昌社訂的規條,你都做不到了,其餘的更不必說!由此可知,張先生所說的「專務虛名」不假。一條一條列舉出來,使俞先生無話可說。

君連歲所焚之疏。悉陳於天。

你每年所寫的疏文,灶神爺確實幫你送到天上,呈交給天帝。

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惡。數年無一善行可記。

《了凡四訓》末後一章有「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要相信。現代這些邪鬼惡神充滿世間,心地要是不正,必然走入邪道。邪教佛堂、神壇,這些事確確實實妨礙了正法弘傳。

鬼神之事,真正是有!可見上帝對他不是不關心,天天派這些尊神來考察,這些年中,並沒有善事可記!

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讎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這一段開示,最為緊要,我們要能真信。張公雖說的是俞先生,讀者尤當切實反省,字字句句實在忠告自己。鬼神天天在考察,找不到他有善念。只看到他雖然沒有貪、瞋、癡之行,但是有貪、瞋、癡之念,有嫉妒、褊急、傲慢的心。「高己」就是傲慢。「卑人」就是輕視別人,瞧不起人。「憶往期來」即追念過去,期望著將來。「恩讎報復」,心裡都是這些惡念。這就是說明他的「意惡」。

身口意三惡業,意惡為最大;身、口二業都從意惡而生。修行重在修心,心地清淨了,身口自然清淨;意要是不清淨,身口也假裝不來。我們看看俞先生過去,他就只在身、口上假裝,意惡則絲毫沒有改變。神明的鑒察特別著重「意惡」,所以告訴他這些果報。確實所說的不止如此,『君逃禍不暇』,你逃避災凶都來不及了,還求什麼福?你那裡還會有福報!

公驚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係尊神。願求救度。

這位陌生人,對俞先生心底隱藏的惡念知道得這麼清楚,都把它說出來了。俞先生聽了,確實害怕,伏在地上流著眼淚苦苦哀求說,你既然曉得這些幽微之事,一定是神仙,絕不是普通人,求您來救度我。接著這段,就是說明他還有一點善根,憑著這點善根,神明才來度他。若無此一點善根,也不會遇到神明。思之!思之!

張曰。君讀書明禮。亦知慕善為樂。

這就是他可以改過自新的一線生機。他是個讀書人,通曉道理,也曉得羨慕善行、善言,以此為樂。

當其聞一善言時。不勝激勸。見一善事時。不勝鼓舞。

就是還有這一點善根,但是善根不厚,煩惱、習氣太重。
但旋過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恆性是以不固。

一過去就忘了。他的毛病就在信根不深,習染太重。沒有恆心、沒有耐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轉。

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嘗有一事著實。

毛病就發生在這裡。我們學佛的同修,無論在家、出家,四眾弟子,自己反省有沒有常犯這些毛病?我們聽到善言歡喜,見到人行善事也歡喜,但是過後就忘了,跟俞先生犯同樣的毛病。這不只是說我們。俞先生是明朝的人,跟憨山大師、蓮池大師同時代。在過去釋迦牟尼佛出世的那個時候,也是這樣,沒有例外。如果善根真正深厚,早就成佛作祖了。成佛作祖的人畢竟是少數!

諸位再想想,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之後,為什麼要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因為眾生有這些毛病!天天講天天勸,聽了耳熟,習慣成自然,假善也變成真善了!裝好人,結果以後變成真正的好人。天天勸,三天不勸,人就變樣了!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想自己幾個人建道場,大家在一起共修。我過去也很有興趣,也有這個理想。結果怎麼樣?剛剛創始的時候,真是菩薩發心,成佛有餘。道場一建成了,就爭名奪利,反目成仇。我見過許多道場,幾乎沒有例外,都是這樣。

我們想到過去的叢林寺院裡,為什麼要分座講經,天天講?再想想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休息?你想他的團體,經上說「常隨眾一千兩百五十五人」,真的,要不是天天勸念佛,就不免打架鬧意見。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息。他要休息一天,僧團裡就要出問題了。這在佛法稱「熏習」。能令善根少的人漸漸地薰習深厚。善根深厚的人熏習,他就開悟了。由此可知,這個經教不能一天不講求!

《感應篇直講》,分量比較少一點。古代讀書人每月有一定的日子,輪流開講。常常講《感應篇》,講《文昌帝君陰騭文》等勸善的書。可見從前這樣的講座,在中國非常普遍,可惜現在反而沒有了。常常講,常常勸,有的時候人心還是不能挽回!要是不講,那還得了!所以,確確實實要普遍的到處去弘講。我也勸勉同修要發心,先不必學講經,先學講善書、講因果。至於講法,講的材料,我們慢慢再研究、編輯。就是像這個樣子,到處去講。講演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星期,一天講一次,七天就圓滿了。這樣才能普及。教材要重新編輯,像《陰騭文》、《感應篇》、《了凡四訓》,都訂作七次,七天就講圓滿。我們要精編教材來訓練同修們,大家發心弘揚,以此做基礎,而後進修大乘佛法,才得真實受用。

沒有這個基礎,學習大經大論,不過是好聽而已!這跟俞淨意公一樣,好高騖遠,專務虛名,不切實際,意惡還是改不掉。大的劫難到來時,我們憑什麼避免?這是當前極須做的課題。俞淨意公的善根我們有;他的惡報,我們還沒有現前。可見我們的意惡比他稍微好一點,輕一點。要是像他一樣,果報就慘了!因與果一定相應,絲毫不爽。

古德常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除非你明心見性,破除《金剛經》所講的「四相」、「四見」,轉凡成聖,轉十界為一真,那才行!四相未破時,就受因果定律的主宰。在家如此,出家也不例外,還是受因果的主宰。幾時破了我執,見思煩惱斷盡,出三界,才勉強說你超越生死輪迴了。我們以俞淨意公作鏡子,對照自己的言行。

這一段責備,就是說他信根不深,恆性不固,沒有長遠心,沒有耐心。指出他生平那些「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都是「專務虛名」。『何嘗有一事著實』,就是沒有一樁事情是腳踏實地,盡心盡力,認真去做的。

且滿腔意惡。起伏纏綿。猶欲責天美報。

「責天」就是求天的意思。天沒有降福給他,他就責怪老天爺,求天神降福給他。

如種遍地荊棘。癡癡然望收嘉禾。豈不謬哉。

這是譬喻說,你的田地裡種的都是荊棘,卻指望將來收到好的稻米,那有這種道理?這與因果不相符。同學們讀了之後,要認真去反省,痛改前非,腳踏實地,從心地裡修起。再回頭看看《了凡四訓》,照這個方法斷惡積善,養自己的謙德,改自己的毛病。書上一再告訴我們,三年必有效驗。如果勇猛精進,虔誠懇切,半年就變樣子,就不相同了。

君從今後。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

讀這篇文章,給我們更大的警惕,更具實效的受用。尤其是老同修們,我們必要認真反省、檢點。而後在我們修學的環境與過程中,所遭遇到的這些因果,自己就能看得非常清楚。看清楚之後,信心愈堅固,慧眼愈明朗,往後功夫才真正能踏實,才能得力。自從我們講了一遍《了凡四訓》之後,也有不少同修跟我說,很有受用。過去不知道的毛病,聽了這一遍之後,自己想一想,毛病確實是不少。這就大有進步!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毛病,想要回轉就相當困難。所以,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利益。灶神爺—張先生,把俞先生的毛病,一樁一樁指出來。俞淨意先生不能不服!好在他還有改過之心,所以才能感應道交,感得灶神真正現身在他面前。

這段文就是傳授他「改造命運的方法」,也就是「改造命運的祕訣」。我們在世間,必須要明白無始劫來積習深重。明瞭以後,就要徹底改過自新,轉變自己的命運。不怨天,不尤人,因為一切都是自己造的,所謂「自作自受」。我們自己再造善業,再結善緣,後來的果報當然很殊勝。這一段非常重要—就在念頭上轉變,再造自己新的命運。

『君從今後』,灶神告訴俞淨意,從今以後你『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這些都是世俗的事情。『先具猛力,一切屏除』,這就是徹底悔改。從心地裡把這些妄想、雜念都斷除。諸位想想,講得很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試問,我們那個人不想斷妄想,不想使自己心地清淨?雖然天天這樣想,可是妄念依然紛飛。究其原因就是積習太深所現業障之相,也叫「業相」。說得更實在一點,就是「惡業之相」。我們立刻要覺悟,這不是好相。「覺悟」才是改革的根本。不覺悟就不能改;覺悟才有改的希望。所以,佛告訴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此地所講的「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這些念頭一起來,立刻就覺悟—我業障深重,為什麼還有這些妄念,還有這些罪業之相?這一念就是「覺」,就是光明,就是慚愧心。

我們應當向那個方向走呢?『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這是教我們初步用功的方法。就是告訴我們下手的初步,要把那些「惡念」都除掉,把善念提起來。這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二六時中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不但心裡要有大轉變,而且在行為上也要認真的轉過來。

要用什麼態度做善事呢?不圖報。做了善事,對人有恩惠,不要希望別人報答。要認為行善幫助人,是我的義務,是我應該做的。甚至我們做善事、對人好,人家以怨報我們,我們也不在乎。問心無愧!即使別人誤會也沒有關係,放著膽量去做。不要做了幾樁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就認為好事不能做,好人不能當。為什麼做了好事、待人好,還要受人責備?想想《金剛經》裡所說的,這正是自己過去世業障深重,他替我消業,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嗎!

因此,我們不要灰心,『只理會善一邊去』,『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就是踏踏實實的去做。切切實實,直接痛快的去做。『耐心行去』,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一天、一年、一世都要這樣去做;並且還要發願,生生世世都這麼做,這才是「菩薩」。這是我們力量辦得到的。『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換句話說;我力量雖然達不到,我有這個心、要存這個心,使此善意圓滿。諸位要曉得,佛家所謂「功德圓滿」,是指善心善意確實「圓滿」。並不是樣樣事情都做好了才叫圓滿,因為有的力量達不到。力雖達不到,但是有一個圓滿的心,這樣功德就算圓滿了。所以,佛法常講「論心不論事」,圓滿不圓滿是在你心地裡。心地善意若不圓滿,則善事、善行做得再多,也不能算是圓滿。

第一。要忍耐心。

沒有忍耐心,一切都不能成就。忍耐心就是菩薩六度裡面所說的「忍辱波羅密」。忍辱為什麼不把它翻成忍耐呢?諸位要曉得,世間法裡面最難忍的就是辱。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說:「士可殺,不可辱。」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不能接受侮辱,可見得殺頭都容易忍,侮辱不容易忍。因此,佛法到中國,六度中的忍度,最不能忍的是辱,釋經師就用這個字「忍辱」。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的呢?這是忍中最重、最難的。所以,什麼都要忍耐,能忍耐就有成就;能忍是福德之相。反之,不能忍就是罪業之相。我們要學忍耐。

第二。要永遠心。

永遠心就是「恆心」。恆心不變,既然發了這個願,決不更改。無論是在什麼環境裡,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願,久久功德自然圓滿。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這兩句是要我們痛戒的。「惰」是懈怠、懶惰。往往一般人剛剛發心的時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時間久了就懈怠,所以不能成就。古人常說,如果每個人都能保持初發心,那就沒有一個不成佛的。可見初發心,確實是真心、清淨心、勇猛心、精進心。古人也有一句話說得很有味道,「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西天。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是懶惰、懈怠、沒有恆心,越學越變成老油條了。這樣的學法,怎麼能有感應道交呢?感應是憑「真誠、精進」而來的,不是從懈怠中來的。所以,一定要戒懈怠。

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騙自己。欺騙別人很容易;欺騙自己是極深罪業。人要做到不自欺,沒有不成就的。所以,必須天天讀誦《了凡四訓》、《感應篇》。這就是一面鏡子,每天早晚都得要對照心行。諸位要想真正學佛,在佛法裡成就,就應當老老實實、懇懇切切地把《了凡四訓》跟《感應篇》,認真的學三年,把基礎奠定,而後佛法才能得力,否則想佛法得力,自然有困難。有很多老修行、老同修常常在一起談起,學佛幾十年了仍不得力,原因在那裡?也就是說懈怠、自欺,從來沒認真過。滿腹的牢騷,怨天尤人,那怎麼行呢!心行都與佛法相違背。

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

只要你長久這樣做,也就是認真修三業清淨。照這樣做,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驗。

君家事我。甚見虔潔。特以此意報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這些都是勸勉的話。俞先生對於灶神爺還很相信,初一、十五曉得上香、上供,對祂很尊敬,這才有感應。灶神特地把這個意思告訴他,教他『速速勉持』,趕快勉力修持,尚可挽回天意,也就是扭轉命運。命運是可以改造的。

諸位讀了這一段文之後,平心靜氣的想一想,我們一生的遭遇,還沒到俞公這個悲慘的程度。我們三業的過惡,沒有他重。他都能挽回,我們要是能照做,挽回的時間應該比他更短。他要三年,諸位如果去做,一年也許就可以了。這一點不假,我們要生清淨信心。

言畢即進公內室。公即起隨之。至灶下。忽不見。方悟為司命之神。

這一番開示講完了之後,張公就進到裡面,走到廚房裡就不見了!俞先生此時才曉得是灶神爺示現。一九四八年周邦道的夫人,在南京寓所遇到地藏菩薩,也是面對面說了很多話。你若以為這是寓言,那你就大錯特錯!這是轉變命運的起點,千真萬確的事實。

因焚香叩謝。即於次日元旦。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實行善事。自別其號曰淨意道人。誌誓除諸妄也。

俞先生是在臘月三十晚上遇到灶神,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一年復始萬象更新,他就從這一天起改過自新,先把自己的名字改了;他本名叫「良臣」,現在改成「淨意」,稱「淨意道人」。諸位要知道,名號含義很深,名號就是提醒自己「顧名思義」,要把「淨意」兩個字做到。所以,你要學佛了,皈依時,師父給你取一個法名,意思就是告訴你,要把名號在心行上做到。那就是道,所以也叫「道號」。

初行之日。雜念紛乘。非疑則惰。忽忽時日。依舊浮沉。

諸位看了這幾句,再想想,過去了凡先生剛剛改過的時候。我們要是照樣去修,一開始當然也是這個樣子。袁了凡是過來人;俞淨意也是過來人,一開始都是進進退退。問題是要有忍耐心、永遠心,這兩種心很重要!只要有這兩種心,有恆心、有毅力、有決心,要痛改前非,這些毛病慢慢會改掉。一下斷不容易,是斷不掉的。古代這些前賢都是作榜樣給我們看,不是一下能斷得了的。

由此可知,聽講最重要。假如我們要求真實的效果,《了凡四訓》一遍講完,過一個禮拜,再開講;一年中要講十遍、二十遍,大家就都改了。為什麼?天天在勸!若只勸你這一遍,講完了書都束諸高閣,過幾天都忘了,還能提得起來嗎?真修行不容易!一百個人當中有十個能提得起來,就不錯了!如果要想真正成就的話,一年當中得聽十遍、二十遍,我想在座的同修們當中,最低限度應有二分之一的人能成就,這一點也不假。

所以,同修們千萬不要認為這本書我看過了;這一本經我已經學過了。當知菩薩們從初發心到等覺位,天天都在學,沒有一天不學習。每年總得要講幾遍,這是自救。所以,你們聽這篇文才是真正有福報。聽《華嚴》、《楞嚴》,未必有福報,因為境界太高,學不到,有什麼用處!而聽了此記之後,馬上就可以做得到,立刻就收到效果。諸位果然能夠以三年的時間,從這一篇文上奠定基礎;三年以後,再學大經大論就不一樣了,這才是真菩薩。那時大經大論才能契機。現在不契機,為什麼?因為好高騖遠。

今天下午,我去參觀華視的節目製作,他們建議我,弘揚佛法必須現代化,製作錄影帶,建新式講堂,佛法就可以流傳到全世界。確實是有價值的啟示。

所以經教,必須要天天聽、天天講,天天在一起切磋琢磨才有效。讀了這一段文,我們的信心、勇氣就要提起來。

因於家堂所供觀音大士前。叩頭流血。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善力精進。倘有絲毫自寬。永墮地獄。每日清晨。虔誦大慈大悲尊號一百聲。以祈陰相。

這是求佛菩薩加持,因為靠自己的力量斷惡修善,實在不容易。人家做的並不多,每天早晨拜拜佛,念佛號一百聲。我們同修每天念佛號不止一百聲,但是諸位用心不如他。人家的一百聲,聲聲虔誠,我們所念的恐怕只是有口無心,那就不如他了。我們念一萬聲,抵不上他一聲的效果。就是要誠、要敬,要誠心誠意去做。他能發這個誓願,我們也要效法。發誓願是督促自己。念觀音也好,念阿彌陀佛也好,都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

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這就是他所以能成功,能轉變命運關鍵之所在。這一念,是不是事實?是事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一點也不假。無論在何處,都有鬼神看著我們,若有這個警覺心,當然就不敢自欺、不敢放肆。

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

「物」包括一切動物、植物。廣則遍及九法界一切眾生。

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閒。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隨緣方便。廣植陰功。

這是在「行持」上轉過來了。前一段是從心地裡轉過來(觀念的轉變)。心念一轉,身口的行為就隨著轉了,這是我們應當學習之處。從此以後,凡是於人、於物有利益的,不管是大事、小事;自己是忙、是閒;別人知道不知道都無所謂,我一定要去做。做的時候也不必考慮『力之繼不繼』,我有沒有這個力量,能不能把它做到有始有終?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心盡力去做;做到一半,沒有力量了,這樣功德才能圓滿。只問事之應為不應為,應該做不應該做,不問力之能繼不能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事無有不辦者,『皆歡喜行持』,都歡歡喜喜去做,委曲婉轉的一定把它做到成就而後已,這就是『隨緣方便,廣植陰功』。這幾句是行持的典範。

且以敦倫。勤學。守謙。忍辱。與夫因果報應之言。逢人化導。惟日不足。

前是「自行」,此是「化他」。自行裡有心行,心的念頭轉變,身口行為就轉變。化他有五個重點;一、敦倫。「倫」是倫理,敦睦倫常。我們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倫常」。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大家能守住自己的本分,盡自己應盡的義務,這叫「敦睦倫常」。二、勤學。要努力讀書,要讀好書、讀善書。三、守謙。《了凡四訓》中講的「謙德之效」。四、忍辱。五、深體因果報應的道理,懇切地勸導大眾。

每月晦日。

「晦日」就是每個月的月終日。

即計一月所行所言者。就灶神處為疏以告之。

每個月到灶神爺前報告一次。把這一個月當中,身口意三業所修的善法,月月報告。這就是說明他求灶神爺監督他。有一個督促他的力量,他要是不做,到了月終,他就沒有法子給灶神爺交差了。這個效果真是不可思議。諸位修學,不一定要寫疏文去報告灶神。你們家裡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的聖像,就在佛菩薩面前具疏以告之,比灶神那裡還要靈,還有效。這都是要認真學習之處。

持之既熟。

下面兩句是講修持的效果功德不可思議。

動即萬善相隨。靜則一念不起。

這樣的境界,是我們非常羨慕的,他做了幾年呢?

如是三年。

千日之功。我們想一想,他過去的業障多重!三年就轉過來。袁了凡先生過去轉命的時候,也是三年轉過來。三年就見到效果了。為什麼我們三年還做不到!三年時日不算長,為什麼不肯自勉、發奮呢!希望同修們讀到這裡,應當要奮起,效法俞淨意先生。

年五十歲。乃萬曆二年。甲戌會試。張江陵為首輔。

「江陵」是地名。張公是江陵人,張江陵是對他的尊稱。最尊敬的人是稱他居住的地名;像滿清末年,大家尊稱李鴻章為李合肥(他是合肥人)。佛門裡也常用這個慣例,我們稱祖師大德,既不稱名也不稱他的字或號,都是以地名或以寺名來稱他。如天台大師,天台是指智者大師。我們不稱智顗,而稱為「天台」,大師住天台山。又如窺基大師,稱為「慈恩大師」,窺基是他的法名。他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慈恩寺。「慈恩」是寺的名字,並不是他的名字,這叫「尊稱」。這裡也是尊稱,張公是當時的首相。

輟闈後。訪於同鄉。為子擇師。

他以首相的身分主持這一次的考試,也就是主考官。考完之後,他想在同鄉中選一位品學兼優的人,來教導他的兒子—為子禮請一位老師。

人交口薦公。遂聘赴京師。公挈眷以行。張敬公德品。為援例入國學。

他既然想請一位品學兼優的人,鄉里的人都推薦俞淨意先生。從前沒有學校,富有的人家,另外有一間書房,請一位老師,這就是「私塾」。家裡的子弟以及社會上清寒的子弟,有聰明智慧的,往往也召集來跟老師讀書。俞先生應聘在宰相家中做了兒童的老師,生活環境當然就改善了,不至於再像過去那樣的窮苦潦倒。感應也來了。他帶了家眷一同到京城。張公非常敬重俞淨意公的道德學問,所以也為他『援例入國學』(國子監)。張公替他報了名,入了學。當時國家所辦的大學,不像現在大學有這麼多,那時國立大學只有一所,而這所學校出來的學生,都是做官的,是為國家培養通才的學府。

萬曆四年丙子。附京鄉試。遂登科。次年中進士。

從前讀書人志在功名。得了進士,功名成就了。「進士」是古代的最高學位,相當於現代博士學位一樣。

一日謁內監楊公。

「內監」就是從前的太監,侍候皇帝的。俞公有一天去見老太監楊公。

楊令五子出拜。皆其覓諸四方。為己嗣以娛老者。

楊公是太監,所以沒有兒子。他的兒子都是義子,現在所謂的乾兒子,都是從外面找來的。他養育這些孩子,可以養老。他有五個乾兒子,自己年老了,乾兒子很孝順。他叫這五個兒子都來拜見俞淨意先生。

內一子。年十六。公若熟其貌。

其中有一位小孩,年十六歲。俞公一見面,就覺得很面熟,好像是從前認識的。

問其籍。曰江右人。

「籍」就是籍貫。「江右」包括了現在長江以南,江西、江蘇、浙江這一帶,當時都稱之為江右。「江右人」,俞先生是江西人。

小時誤入糧船。猶依稀記姓氏閭里。公甚訝之。

這小孩還彷彿記得家鄉,自己本來姓氏。小時候遊玩時誤入人家載糧食的船,船開走了,小孩也帶走了。俞淨意公一聽之後,非常的驚訝。

命脫左足。雙痣宛然。公大呼曰。是我兒也。

原來就是他遺失的兒子。他太太生了五個兒子,死四個,有一個失蹤了;生了四個女兒,死了三個,只剩一個女兒在身邊。他的太太因為想念兒女,眼睛都哭瞎了。這個時候,遇到他失散多年的兒子。

楊亦驚愕。即送其子。隨公還寓。

這個太監楊公很不錯,知道小孩真的是俞公的兒子,立刻歡歡喜喜的就送還給他了。

公奔告夫人。

「奔」就是很快地,將這個消息告訴他太太。

夫人撫子大慟。血淚迸流。子亦啼。捧母之面而舐其目。其母雙目復明。

改過遷善之報如是。諸位想想,眼睛瞎了,現代眼科這樣進步,也不容易恢復。經上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怎麼會沒有感應道交呢?袁了凡先生短命都能延壽,壽命都可以延長,疾病怎麼會不好?這並不是迷信。經上說的理論,我們看了也很明瞭,說起來也能相信,可是經本一丟開就忘了。不能說不相信,是忘了!經上說「境隨心轉」,《華嚴》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識經論中常說「萬法唯心」、「一切法從心想生」。境界是我們心裡變現的,我們這個身體也是自己心裡變現的。所以,「感應道交」是有理論依據的。理上能講得通,事上就可以辦得到。理就是事;事就是理,所謂「理事無礙」,當然能轉變。

他的兒子孝順,也非常難得。看看這一段,這不是容易的事!失蹤這麼多年的兒子,忽然遇到了,使得母親歡喜流淚。兒子孝順,能『捧母之面而舐其目』,這一點很難得!他母親因此雙目復明,這是感應道交的事實。

公悲喜交集。遂不願為官。

此時俞先生一家團圓。知道這三年改過遷善,正如灶神爺跟他所說的「不測效驗」,即意想不到的果報,果然應驗了。這個時候對於世事愈看愈淡,因此也不願意做官了。

辭江陵回籍。

辭謝張宰相,回到自己的老家。

張高其義。

俞先生既中進士,就有服務公職的資格。從前讀書人心心念念就是指望將來謀個一官半職。而這個機會到來,俞先生卻不要了,放棄了,回家鄉去。所以,張宰相認為他是一個義人。

厚贈而還。

張宰相為感謝俞先生教子之德,只有厚贈他貴重的禮物,送他回家。

公居鄉。為善益力。

俞先生改過自新,力行三年就有這麼好的效果,真實的效驗。可知其往後行善必更積極。雖然傳記裡沒有記載,我們也想像得到,必然還是用老方法,每個月終向灶神爺報告。相信他是盡形壽(一生)都不會改變的。人家是這麼修行的,是這樣的斷惡遷善。

其子娶婦。連生七子。皆育。

俞先生自己很不幸,生了那麼多兒女,結果只剩一子一女。他是從四十七歲才開始改過修善,五十歲才得到感應。我們同修當中還有很多人年紀很輕,要是能努力學習,斷惡修善,改過自新,你們的前途太光明了!你們的效驗、福報、感應必然超過俞淨意,超過袁了凡。這是絕對做得到!只要諸位自己肯努力做,三年之後,事事如意,有求必應。為什麼不勉力去做?看俞先生的兒孫命運都轉好了,這是積德修善的感應。
悉嗣書香焉。

俞先生的七位孫兒個個書都念得很好,書香門第,個個成名。
公手書遇灶神。并實行改過事以訓子孫。

俞先生遇灶神這一段往事是事實。他遇到灶神,經灶神一番開示之後才改過自新的;到晚年就有這樣的效驗與果報。我曾經說過,晚年所享的福報才是真實的「福報」;年輕人享福,老實說絕不是福。年輕時發達過早,容易迷惑顛倒,造罪業。因此,年輕的時候要多修福、培福,照俞先生的方法去做,把福德留到晚年享受,這才是懂得享福、造福的人。俞公把他自己一生改過自新之事,毫無隱瞞的寫出來,教訓他的子孫。

身享康壽。八十八歲。

俞公壽命也延長至八十八歲。他的長壽是修得的,而不是命中所有的。因為前面灶神爺曾經說他「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且不暇,何由祈福哉?」可知他沒有福報。壽命是福報之一,五福中就有「長壽」。由此可知,他的長壽與福報,完全是他自己從四十七歲以後所修來的。這正是一切修行人的最佳榜樣!

人皆以為實行善事。回天之報云。

鄉里大眾看到俞先生一生所得的果報,沒有一個不說他是力行善事,改轉了自己的命運。先生現身說法,廣勸社會大眾,功德尤不可稱量。

同里後學羅禎記。

這一篇文章是俞淨意公同鄉晚輩羅禎先生所寫的。裡面所說的話,灶神說的話,以及俞淨意先生講的話,都是實錄。

了凡先生、俞淨意先生,是在家同修與初學道者的好榜樣,我們能夠取法於這兩位賢者,不但命運可以扭轉,道業在這一生必定也有成就。

雲谷大師是出家人的榜樣。所謂「出世要學高僧,在家要學高士」。袁了凡跟俞淨意都是高士。我們以他們做典型,以他們做模範,照他們的方法學。如諸佛菩薩,作一切眾生最好的樣子,才是佛陀的好學生。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半天水

每當在便利商店便會看半天水這瓶椰子水的飲料,上面還有濟公的畫像,雖然價錢不便宜,但偶爾也會買來喝,但一直想不出為何椰子水要取名為《半天水》,於是上網查了資料。

可可椰子- 棕櫚科 (Palmae Cocos nucifera L.)

可可椰子原產於南太平洋諸島及馬來西亞 等熱帶地區,性喜溼熱環境,引進後在中南部大量栽種,在南台灣商家懸掛著顆顆碩大的椰子於店口,蔚為奇觀。

可可椰子果肉、果汁均可食用,富經濟價值,是夏日最受歡迎的清涼飲品。因樹木高大,結果壘壘,使得其椰汁又有【半天水】的美稱。

記得以前上藥用植物學,老師放一大堆藥用植物的幻燈片要我們回答,突然秀了一張棕櫚科的植物,有一位成績很優秀的女同學便舉手回答:「這個我知道,是椰子!」突然全班哄然大笑,因為答案是《檳榔》,真是太離譜了。

相傳有些老樹,
在其樹幹較粗枝處上可能有窟窿,
窟窿內有積水,就稱為「半天水」.
「半天水」乃是雨水或露水等天上之水積聚而成,
又由於由天落下但尚未落地, 因此稱為「半天水」.
據說能做為治病之藥引.

另外, 在 "道藏" 中, 也有稱 "瀑布" 為 "半天水".
以其從半天飛落而下之意.

這些都是網路查的,所以有網路真方便。

唐詩欣賞:將進酒

此篇選自明慧學校部落格

唐詩欣賞:將進酒

文/文思格

【明慧學校】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逕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李白的詩歌,一旦沾了酒,就總是豪放、自然和真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和天賦。特別是從長安「賜金放還」之後,其詩內涵又更為深沉,藝術表現又更為成熟,《將進酒》便是這類作品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將進酒》:本來是漢樂府中的曲調,也就是「勸酒歌」。高堂:這裡指高大的廳堂。青絲:比喻黑而柔軟的頭髮。樽:酒杯。會須:正應當。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李白的好友,也是一個學道的人。進酒:送上酒。鐘鼓:富貴人家宴會時要鳴鐘擊鼓等。饌玉:精美珍貴的食品。因此,「鐘鼓饌玉」就代表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陳王: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為陳王。平樂:平樂觀,在洛陽西門外。斗:古代盛酒的酒器。恣(自):任性的。謔:開玩笑。徑:直接了當。須:應該。五花馬:這裡泛指毛色漂亮的良馬。裘:皮毛作的衣服。

【全詩串講】

你們沒看見嗎?

黃河中浩蕩洪流從天上傾瀉下來,頭也不回的一直奔流到進入大海!

你們沒看見嗎?

高堂上的明鏡裡白髮使人多悲哀,早上還是柔黑的絲發黃昏就雪白!

人生只要稱心如意就該盡情歡悅,可別讓金盃子空對著朗朗的明月。

老天賦予我才華就必然有其安排,千兩萬兩黃金耗用完了還會再來。

為大家快樂且把整頭牛羊來烹宰,正應該一口氣不停杯喝它個三百。

岑勳啊老夫子,丹丘啊好朋友,

又將送上美酒,你們可別停口。

讓我為你們唱一首歌曲,請你們側耳細聽好理解我的心意。

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值不得珍貴,我不願醒來只想在酒中永遠沉醉。

自古以來聖賢人物都不被人理會,倒只有飲酒者留下了他們的名諱。

陳王曹植當年在平樂觀大擺宴席,十千錢買一鬥酒任情的歡樂嬉戲。

主人啊你為什麼說手上缺少銀錢,只管去把酒買來我和你對飲一盤。

你那五花寶馬,你那千金皮裘,

叫你的娃娃快拿出去市上換美酒,我要與你一同來銷解這萬古憂愁!

【言外之意】

大約是公元752年,他與朋友岑勳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飲,實為人生快事。李白當時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便借酒興鼓動詩情,把胸中全部鬱結的塊壘,淋漓盡致的宣洩到這首千古名作之中。

這首詩中有許多地方帶著鮮明的李白獨有的思想和藝術特徵。比如,此詩一開頭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單是這兩個「君不見」就是前無古人。第一組長句形像狀闊、且帶誇張:大河從天而瀉,勢不可擋的到來;然後浩浩蕩蕩奔流入海,勢不可回的一去不返。這一來一去,大有舒捲往復的意味,隱隱象徵著人間乃至宇宙的不可阻擋的變遷。第二組長句主要針對時間,誇張更甚:本來人生短暫,已使人感慨歎息,而李白卻把滿頭黑髮和滿頭銀絲的人生老化過程壓縮成了早晚之間的事情。像這種極端的誇張手法,除了李白以外,別人用不了,用了恐怕也得不到讀者的認同。但偏偏李白能累用累效,讓人們讚歎不絕。兩組排比之間又凸顯出大河的雄壯與人生的渺小之間的對比,加強了悲感,但卻是宏大氣氛中的悲,悲而不戚,沒有小家子氣。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此詩中的千古名句,是作者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滿懷信心的肯定。但李白超越常人的天才到底該用在哪裡?這卻不是一個那樣簡單的問題。李白自己曾在「古風五十九首」(之一),也就是自己詩集的第一首中聲明自己的目標是要復振大雅之聲,希望「垂輝映千春」,要開創一代詩風。他作得怎樣,是否達到自己的目標,那是題外話了,但他沒有象其他文人那樣把仕途得失掛在心上,心中至少洗去了不少常人中的塵垢。其次,我們確實相信,李白這樣的人來到這世間是必有其特殊用場的。

「但願長醉不願醒」,讀來使人流淚。寫出這樣的話時,那是怎樣一種感情啊!詩人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又是一種什麼感覺啊!聊可自慰的是,我們還明白:任何磨難對於人都是有報酬的,首先它讓人的思想更深刻、內心更善良和慈悲。「古來聖賢皆寂寞」,這句話有著很深的內涵,雖然有的人也想到了這是李白的自我表白。其實何只是「聖賢」呢?任何一個人,甚至在任何一個方面,只要他真正的超越了一般常人,他就至少在那一方面是寂寞的。或許這就是許多常人不願追求和接受真理的原因,因為他沒有走出常人的勇氣。

大陸學者:劉禪樂不思蜀是忍辱負重

大陸學者:劉禪樂不思蜀是忍辱負重

更新日期:2010/04/18 17:03

(中央社台北18日電)蜀漢後主劉禪究竟是「扶不起的阿斗」,還是「忍辱負重的明君」?大陸學者認為「應為其平反」,劉禪「懦弱」是為了避免人民作無謂的犧牲,是仁愛的表現。

四川在線報導,中國曲協會員、四川師範大學國學顧問魏奉明,在成都國學館開講「史話成都」。他從鄧艾滅了蜀漢後,劉禪還留在成都講起,一直講到劉禪投降魏軍。

魏奉明說,千百年來,劉禪被定義為「扶不起的阿斗,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不過我持相反觀點,劉禪不僅不是昏君,而且還是個明君」。

他認為,三國之中,魏國雖最早立國,但也是最早喪權辱國的,幾任魏帝之窩囊,令人不忍卒睹,阿斗與之相比,「怎能說是扶不起來」?

他表示,劉禪治蜀41年,政局長期穩定,除去孔明輔政的12年,其餘都是劉禪獨自掌權,所用之人均屬稱職,要真是扶不起來,能堅持這麼長時間嗎?而劉禪投降魏軍,固然是一種恥辱,但從另一角度看,避免人民作無謂的犧牲,劉禪不失為「通明智達」的王者。

  魏奉明指出,劉禪投降魏軍,是不是有「留得青山在」的打算,儘管還不能妄加揣測,但他保護自己的意識還是有的,這說明他顯然不笨。

魏奉明說,劉禪實際是在司馬昭面前裝傻充愣,但又做得不留痕跡。「因為劉禪知道,以蜀國的弱小,實力無法與魏軍抗衡,而且當時是必敗之戰,但若能保存實力也可為日後做打算」。

  講到劉禪的明智,魏奉明還特別提及劉禪治蜀。他說,劉禪執政以來,沒什麼大的過錯,不像曹睿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不顧人民死活,也不像孫皓濫殺無辜、殘暴無仁,劉禪是守業的君主。990418

一行白鷺上青天

在我們長濱鄉有個竹湖村,風景優雅,是賞鳥的好去處,以前五專時,爸爸帶我到此處採檳榔,並帶我到一處竹林,那裏竹林茂盛,當時正是下午三、四點,父親停下車說等一下我們會看到一個大自然的美景。

就這樣等了約二十分鐘,忽然看到一行行的白鷺從四處飛回竹林中,真是美不勝收,此時又是落霞滿天,這個畫面太美了,讓我深信「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但這不只有一行,而是數十行,我從未看過,也從未想過自己的家鄉有這麼美的地方,我不禁向大自然讚嘆,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這是我這一生唯一的一次,但這樣也已經足夠了,每當在田間看到覓食的白鷺鷥,我都會想起當時的畫面,這是大自然才有的彩畫,非到現場你是無法體會何謂《美》。

如今竹湖有一間民宿,我不知這個美景至今是否還在,若您真的有興趣可上網查看,並向老闆詢問,在此先說明,我並不是拉廣告,而是這幅美景真的值得你來觀賞,但請別驚動了鳥群。

我的病症屬於華人第一型躁鬱症

剛剛貼了國人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基因的研究,而我便是屬於這一型,經年累月的的以躁症的型態發病,也有鬱症的表現,是屬於自殺的高危險群。今年去屏東掃墓,我小叔說:他會看相,而我會很長壽,但財富上就沒有那麼好。我笑著說:只要長壽就好。

所以最近我一天打坐三次,每次約十五分鐘,舌頂上顎,每呼氣一次便默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如今也能雙盤打坐,打坐完,雙手用力搓揉,再往臉部以洗臉的方式按摩,臉、額、頭、耳、雙手、雙腳及兩個命門穴。

你會認為一個基督徒怎能打坐?我要說一聲:命都快沒了,還不好好保健身體。早上五點半便出外散步,穿著布鞋,以後腳跟先著地,雙手握拳如競走一般擺動,舌頂上顎,默念佛號,內心放空,並欣賞週遭環境。下午三點半再走一次,每次約一個小時,如此幾天下來,精神好很多,睡眠也比較充足。

當然藥物也要服用,並與醫師配合,躁鬱症患者最需要運動,否則跳躍的思緒常會造成不良的後果,也要常看勵志書籍,多學些技能,盡量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下去完成一些別人認為精神病患者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否則只有自暴自棄,成為社會重大的負擔。病了十四年,幸好我還活著,而且也慶幸自己有醫藥的專業背景。有時意識無法控制,但還知道要馬上就醫或住院,當然家人對我的協助非常的大,記得第一次發病時,大家都認為我沒救了,但父親卻說了一句話:「不管如何,我都要救好他!」這十幾年來,他不僅真的做到,而且很注意我的病情,一有情況就載著我去醫院就診,有時還跟醫師詳談我最近的狀況。在此以這篇文章感謝我的父母。

華人第一型躁鬱症 中研院發現致病基因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0-04-15 06:01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團隊首度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基因,未來將有助於躁鬱症新藥開發及以藥物遺傳學的方法進行個人化醫療,此項成果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分子精神醫學」(Molecular Psychiatry)。

第一型躁鬱症主要特徵以「躁症」為主,一半的患者連帶會有「鬱症」,與第二型剛好相反,但都可能形成自殺的高風險。晚近研究指躁鬱症遺傳機率有八成,但致病原因還未知。全球罹患第一型躁鬱症的人數約一%,台灣大約有二十萬人患有此疾病。

中研院生醫所結合國內二十五家醫學研究機構,利用五十五萬點的高密度基因型鑑定方法,對台灣一千四百零九名患者基因進行分析,找出了四個致病基因,分別為SP8、ST8SIA2、CACNB2與KCTD12,其中SP8、CACNB2與KCTD12為全球首次發現。

研究發現,四個致病基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負責胚胎時期腦部發育的基因,另一類是管控人體鈣離子與鉀離子通道的基因,也說明了腦部離子的不平衡是引發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機轉之一。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4-14 13:13

華人躁鬱基因現形 治療新曙光

中央社╱中央社 2010-04-14 13:13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4日電)躁鬱症治療新曙光。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首度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基因,未來將有助於探討治療躁鬱症的情緒穩定劑藥效與副作用的遺傳機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

第一型躁鬱症屬於情感性精神病,罹患第一型躁鬱症的人數佔全球60億人口的1%左右,早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視的公共衛生議題。患者會反覆發生躁症,而部分患者也會出現鬱症,此病大大影響病患的生活與社會功能,具自殺高風險。

由台灣26家醫學研究機構組成的「台灣第一型躁鬱症研究聯盟」今天發表重要成果,首度發現華人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基因,登在國際重要專業期刊「分子精神醫學」 (Molecular Psychiatry)。

台灣第一型躁鬱症研究聯盟是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鄭泰安主導,由「國家基因型鑑定中心」執行。

鄭泰安表示,研究團隊利用高密度基因型鑑定方法,分析1409位台灣華人第一型躁鬱症患者基因,找到4個致病基因SP8、ST8SIA2、CACNB2與KCTD12,其中SP8、CACNB2與KCTD12是全球首次發現,日後將在其他人種加以驗證。

鄭泰安表示,SP8與ST8SIA2是主要負責胚胎時期腦部發育的基因,這2個基因的發現支持第一型躁鬱症是一種源自腦部發育障礙的疾病的理論。此外,ST8SIA2也在高加索人被發現與精神分裂症相關,支持躁鬱症與精神分裂症有部分相同的致病機制。

鄭泰安表示,CACNB2與KCTD12則是管控人體內鈣離子與鉀離子通道的基因,這2個基因的發現,支持腦部離子的不平衡是引發第一型躁鬱症的致病機轉之一。

另外,鄭泰安還說,研究也驗證高加索人同樣以高密度基因型鑑定方法,找到的另一個躁鬱症致病基因ANK3 (管控人體內鈉離子通道的基因),相信這些管控離子通道的基因與鋰鹽、幾種抗癲癇劑等情緒穩定劑有關。

鄭泰安說,未來將與全球研究團隊合作,進一步釐清,同時也將朝藥物遺傳學方向邁進,希望在「個體化醫藥」研究上有所突破,提供全方位的醫療照顧與預防治療。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阿甘正傳

「人生如同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何時會吃到哪一種口味。」這是電影《阿甘正傳》最經典的對白。大學時陪女朋友看這部電影只覺得阿甘的憨厚樸實讓他意外成美國知名人物及大企業家。當時只是把它當喜劇來看待。

經過十六年,再回想這部片子,感到阿甘的憨厚樸實不就是現今社會所欠缺的嗎?現今的人類在名利的追逐下已經失去原有的純真,看到阿甘專一的愛情、對事業的執著,克服先天的身體缺陷,以及對兒子真摯的感情,真的讓人無法想像他就美國首富。坐在公園戴著紅帽子,穿著白球鞋,花格子長袖襯衫,與陌生人聊著他一生的故事,他都會準備一盒巧克力跟陌生人聊天。有的人難以置信,有的人哈哈大笑,但阿甘總是用不太字正腔圓的話語和他們聊天,讓人們看不出他竟然是美國首富。但他仍然親切的與有空的陌生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訴說他的人生故事。

電影的最後,阿甘送兒子坐上校車時,天空中突然揚起一片羽毛自由自在的飛翔,似乎象徵阿甘的內心也如這根羽毛徜徉在天際間。

運動過後

早上五點半,天還沒有亮,便穿起布鞋到戶外散步了一個半小時,不禁讓我想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描述有位少年要到遠方尋找一位智者。這位智者的住所金碧輝煌,令人目不暇給。這位年長的智者便倒了一湯匙的油要求他觀賞他家四周的環境,但不能把油給滴出來。

這位年輕人小心翼翼的走完一圈,湯匙上的油一滴也沒滴出來。老者便問:「你有沒有注意我宮中名貴的壁畫和美麗的花園嗎?」

這位年輕人羞愧的說:「我只注意湯匙的油有沒有滴出,其他的都沒注意到。」

這次老者同樣要他再走一圈,這時他盡情的欣賞宮中的美景,直到結束。老者此時問他:「你湯匙裡的油呢?」這時這位年輕人才發現湯匙的油都灑光了。

老者這時才說:「你除了要欣賞人生的美景也別忘了湯匙裡的油。」

這段話我一直記著,而且當我走在綠油油的鄉野小路時,不僅欣賞大自然的風光,也默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佛號,就這樣一邊流汗,心靈也清靜許多。

年輕時曾立志考中醫師,當時還有中醫特考,所以去學習針灸,也學了兩三年。有一次在家鄉,有位郵局局長因為痛風無法行走,要我幫他針灸,我只好硬著頭皮去了,沒想到早上十點多針,下午一點多,他便自己前來向我道謝,真的很神奇。

只可惜藥學的課業壓力太大,最後便放棄這個夢想,但仍有不少同學及學弟妹實現了這個心願。有時一念之差命運便會大不同。如今自己還真想圓中醫師的夢,可惜垂垂老矣,經濟也不允許,不然我一定會做一個出色的中醫師,說不定把這纏年的躁鬱症宿疾給醫治好。

以前會讀獸醫也是因為國立大學的學費較便宜,不願給家裡帶來太大的負擔,所以才會選擇獸醫。想想過去如一陣青煙,如今閒賦在家,靜靜調養身體,不管如何,要對自己有希望。

還是有中斷睡眠的現象

雖然服用安眠劑,但九點多入睡,快三點便起來了,一起來便做做伸展操,如今父親要求我早上五點半後到戶外走三、四十分鐘,幫助體力及腦力循環,否則沒病也會帶出一身病。我喜歡我們村上的一條水泥路行走,往右下方可見大海及三仙台,向後看可見花東海岸山脈,空氣又新鮮,也沒有甚麼人和車,真是如覓寶地一般。

昨天下午走了一趟,流了一些汗,真的很舒服,總比窩在家當宅男來的好,最近看書的速度比較快了。也許安眠藥對我而言,效力不再那麼強效,頭腦也比較不會那麼混沌,動作上也比較快些,相信還能有更多的文思來寫文章。

我沒辦法像一般人朝九晚五,或為生活打拼,但我願意用我的手化為不可能的文字,因為我是個躁鬱患者,這是對自己一項極為嚴峻的考驗,通常一般這種病人已經是在精神病院中根本無法創作。但我要打破這個藩籬告訴世人,我也有豐沛的創造能力。雖然我的精神有缺陷,但我的文辭是優雅的,內心是踏實的。這對許多精神疾病患者是無法做到的,因為要以平順的思路靜下心來寫一篇文章是很困難的,我不僅要超越自己,甚至要向坊間的作家比較一下,他們的文章真的是一種美學還是沽名釣譽的生財工具。

也許這個社會很現實,但從小到大,一直發病至今,我都受別人的幫忙,所以我用感恩的心寫下內心的感觸,雖然發病時所帶來的情緒不穩,卻也練就了我「不要怕,再怎麼苦也只不過是這樣罷了!」的心態,所以我更珍惜生命,更熱愛寫作,雖然只是一點一滴,但也能累積成河。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推背圖之推論

我們都知道推背圖有六十圖,描述未來各朝之時勢,坊間有一本《警世預言推背圖歸序全解》,作者是陳曦及文征。內容是說宋太祖趙匡胤把三十三象以後的推背圖都打亂了,讓後人摸不著頭緒,現今只留金聖嘆的版本。

此書以法輪功為主,當然每個作者有他自己的看法,我不予置評。五專時我便開始研究推背圖,發現推背圖既然有六十四卦,為何配有六十個圖?當時便生疑惑,這四張圖到哪裡去了?莫非有不能告人的天機,或關係中國的未來命脈。

有一天看李敖笑傲江湖這個節目時,突然湧現難道真本在李敖手中,那時躁鬱症並未發病,因為能夠收集奇珍異寶的臺灣雅士數來數去也沒幾人。而且對推背圖有興趣的大都以金聖嘆版本為依歸,自然不會懷疑。但我這個人就是在不疑之處有疑,甚至很肯定著這本推背圖的真本在大師李敖手中,因為這攸關中國的命脈,可能裏面還提到他的名字,若真如此,我不得不佩服李淳風及袁天罡這兩位奇才。能斷定千年之後的種種變化,然後以一句「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做為結語。

也許我的論點錯誤,或者這個秘密要隨著大師長眠地底。但我希望如果我的論點是真,而大師真的有一分真本推背圖,那麼這個秘密將給全世界知道,中國的風水、奇門異術、算命、占卜、測字等學問確實是有其科學根據的。

雖然大師是是無神論者,自己本身就是台電腦,也不碰電腦,但我的思緒好像會與大師做聯結,他想埋在棺材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祕密都會被我加以翻譯出來。

那麼大師不能說的祕密豈不被眾人知道了。
也許又是我的躁鬱症發作了!

轉法輪

在台南上班時,真的有隨時發病的情形,最主要是一個人住,也沒跟人聊天,工作上的煩悶也日積月累沒有宣洩。有一天我五專的學長要求我去參加法輪功,於是我便自己一個人下了班騎著機車去學法輪功。一個課程約十天,我是中途插班,所以只上一個星期,在DVD中,李洪志老師開宗明義的說:「這個功法不是用來治病的,而是用來提升心靈的,所以你想治病請找醫生吧!」這句話讓我覺得李老師並不像其他氣功師說煉了自己的功法就百毒不侵、疾病不生。當時我要求班上的師姐幫我買《轉法輪》及《李洪志法輪大法大圓滿法》這兩本書。

《轉法輪》這本書我看了三遍,讓我了解氣功修為的整體概括。畢竟每一家氣功都有一套說法,但看完此書卻覺得這些修習法輪大法的學員們有極大的向心力。

在班上一個星期,然後到練習場練參加兩、三天的練習。看到學員一打坐就是一、兩個小時,從凌晨四點多,蚊蟲又多,他們卻老僧入定,真的由衷佩服。

大學時我有一位教授,喜歡抽菸、喝酒,但在1999年9月21日那天,他的房子因為集集大地震而半倒,整個人心情苦悶到了極點,忽然看到書櫃中學生送他的《轉法輪》及《李洪志法輪大法大圓滿法》,並按照書中的圖解去做,姐果精神奕奕。過沒幾天便把所有法輪大法的書都買回來專研,最後更長期煉法輪功。如今已戒菸、戒酒並且看淡名利。在我結束課程那一天,師姐把新的周刊發給每個學員,在一張圖片中我一眼便認出那位大學教授,心中甚是喜悅,而且感到老師的心靈已經淨化了。

練習倉頡打字

前幾天買了一本倉頡打字練習本,在大學時代都是用注音打字,發病十幾年來,一直想把倉頡、日文、英文學好,可惜苦無機會,如今可以藉由練習打字來訓練自己的腦力,也許時間上已經算晚。但我還是要把握殘存的機會,人生的時光不能重來,不好好把握機會則會稍縱即逝。我的人生只剩下半場,我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來個逆轉勝。

也許這是痴人說夢,記得郭台銘當時還是小工廠的老闆板,他每天早上要員工呼口號:以後我們的工廠一定要向王永慶一樣大。」底下有員工笑著說:我們這位老闆腦袋壞了。如今郭台銘已經成為台灣首富,而王永慶也成為一坯黃土,人事間的變化令人意想不到。

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是不斷的努力,我想把多餘的時間用在學習技能上,否則永遠無法進步。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還是要創作

自從服用安眠劑後,思緒變得緩慢,以前一天可以看完一本書,如今卻顯得非常吃力,只好把以前所看的好文章貼出來,並列印一些佛經,當然主要目的是平靜心靈。但我還是告訴自己不要失去創作的動力,因為能夠創作對我而言是非常珍貴的,尤其自己又是個躁鬱症患者,我不知我能寫多久,但我肯定的是:我絕對不會自殺!因為這是弱者的行為。如果在醫學不發達的過去,我就不敢肯定,如今,我只要有精神便會一直寫下去。

下星期一要去玉里拿藥,我希望安眠藥的劑量能降下來一些,而且以不影響我的睡眠和創作為主。我並沒有立志成為一個作家,而且每天到我部落格觀賞文章的讀者也不多,我只是讓大家能看到一位躁鬱症患者所寫的文章,真如世俗眼中的瘋言瘋語或是另有哲學涵義呢?

我並不是哲學家也不是個作家,但我想將心裏的話寫出來,不管有沒有人看,我知道這對我很有幫助,因為這是我的興趣。

我不會寫長篇小說來取悅大眾,我只是將自己當時的心情點滴一一記錄,因為回憶對我而言痛苦的,有些塵封的記憶就隨風而逝吧。讓自己活在當下,並且不時激勵自己,我想這才是我所需要的人生。也許我無法工作,卻享有閒賦在家從事筆耕的樂趣,看著海,背著山,老天對我真的很好,真的很感謝。

多頭魚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宋˙慈受懷深

有一次,佛祖去繦舍離城,在離梨河不遠的地方坐下休息。這時有一群漁人,用網捕到了 一條大魚,五百多人竟拉不上來。所以他們又召喚那些牧牛的和種田的的人,總共一千多人拉往,才將這條魚拉上來。誰知拉上來的這條魚,竟然有一百多個頭,而且種類齊全:有驢、馬、駱駝、老虎、狼、豬、狗、猿猴、狐狸等等各總動物的頭。

佛祖來到這條魚的面前問它:「你是不是迦繦纜?」魚回答說:「我的確是迦繦纜。」

弟子阿難聞言,就問佛祖說:「迦繦纜為何會輪迴成這樣一條魚呢?」

佛祖回答阿難說:「早先有一個婆羅門(佛教產生以前的僧侶),生育了一個男孩取名為迦繦纜,迦繦纜聰明博學,性情曠達。一天,他的母親問他說:『孩子,你這麼聰明博問,世上還有誰能勝過你呢?』他回答說:『有,佛們弟子。』母親說:『你為何不去修習佛法,讓自己更精進呢?』

於是,迦繦纜奉母親之命,就去學習佛門義理,而且全都通曉。但當他與和尚們談論佛法時,誰如果應答不出,他就斥罵這些人---------『你們這些蠢才,甚麼都不懂,就跟畜牲一樣,還學習甚麼佛法?』由於他用各種動物的頭來比喻那些人,因此得到報應,輪迴後這百獸的頭就全部長在他身上了,他也就成了這條百頭魚。」

捕魚人聽了佛祖這些話,有許多當即願意出家,佛祖便答允了他們。阿難和眾僧聽了佛祖的話,心中感慨都說:「以後言語不能不謹慎啊!」

禪中精義:生活中那些對別人吹毛求疵,對生活抱怨不休的人,在採取這些行為的同時,自己也勢必會遭受生活的懲罰。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魔鬼代言人

也許你看過我的《聖經觀後感》或《我心目中的猶大》,會認為我是一個魔鬼代言人,記得大學時代看過艾爾帕西諾和基努李維所主演的《魔鬼代言人》,對於當時導演為撒旦辯護時,覺得,人類離開伊甸園卻能享有科技昌明的物質享受,難道不是拜於撒旦所賜?

當然這些言論有些離經叛道,但我還是喜歡聖經《約伯記》中約伯對於上帝的忠誠,無論在如何困苦的環境下都信仰著上帝。

但當我讀到新約時,就出現「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所以我一直想搭時光機看我所假設的問題是不是真的?所以這個疑惑一直圍繞我心。我知道耶穌在基督徒的地位是不容動搖的,但我讀書總是喜歡在不疑處有疑,所以才會有如此大膽的假設,也許我是錯的,但我仍深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經典名言。

我心目中的猶大

我一直認為被釘死在十字架的不是約穌,而是猶大。為何會這樣認為呢?因為亞里斯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點醒了我,讓我認為猶大願意為約穌釘死十字架,因為約穌是猶太人的王。是猶太人的希望,他寧願犧牲自己,永留惡名。


馬可福音第十二章9-12節

「聖經上的話你們沒念過嗎?

泥水匠所丟棄的這塊石頭

以成為最重要的基石。

這是主的作為,

是多麼奇妙啊!」

其中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第4-7節:

「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有一百隻羊,其中的一隻迷失了,怎麼辦呢?他一定把其他的九十九隻撇在草場,去找那隻迷失的,直到找著了為止。一旦找著了,他就高興的把羊兒擱在肩上,帶回家去,然後邀請朋友鄰居,對他們說:『來跟我一起慶祝吧,我那迷失的羊兒已經找著了!』同樣,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喜樂要比已經有了九十九個無需悔改的義人所有的喜樂還大呢!」

以賽亞書第五十三章6-9節:

我們都像一群迷失的羊,各走各的路。

但我們一切的過犯,上主都使他替我們承當。

他受迫害,受虐待,但他不發一語。

他像待宰的小羊,向被剪羊毛的羊,他一聲不響。

他被拘禁,受審判,被處死,沒有人關心他。

他為了我子民的罪惡離開人世,為了我子民的過犯被置於死地。

雖然他從來沒有兇暴的行為,也沒有撒過謊,

他卻和邪惡的人葬在一起,他和財主共墓穴。

看這些經文,你可能會認為這位偉人便是耶穌,但請看傳道書一段耐人尋味的經文。

傳道書第九章第13-18節:

我又看見世上一件有關智慧的事例,覺得很有意思。

有一座居民不多的小城被一個強國的王攻擊;他圍困那城,準備破城。

城裡有一個居民,他很窮,卻很有智慧,能救那城。

可是,沒有人想到他。

我常說,智慧勝過武力,但是窮人的智慧被輕視,他的話沒有人聽。

其實,聽明智人幾句小聲的話,勝過聽統治者在一群愚蠢人面前發出喊聲。

智慧會比武器有更大的成就;但是一個罪人能挫敗許多好事。

我認為到世界的終了,坐在上帝右手邊的不是耶穌,而是猶大。他不會審判活人與死人,而是與眾弟兄姊妹同享天堂之樂。

佛印吃魚

巢空鳥跡水波紋,偶爾成文似錦雲。

得失往來都不是,有無俱遣息紛紛。

---南懷瑾---

佛印雖然做了和尚,但是仍然非常灑脫,常與東坡一塊飲酒吃肉,無所禁忌不受佛門清規戒律的束縛。

一次,佛印聽說東坡要到寺裏來,便叫人燒了一盤東坡愛吃的紅燒酥骨魚。魚剛端來,東坡恰好走到門外。

佛印聽到東坡的腳步聲,想跟他開玩笑,正好旁邊有個銅磬,他順手就把魚藏進磬中。

東坡早就聞到魚的香味了,滿以為又有魚肉吃了。一看飯桌上沒魚,而香案上的銅磬卻倒扣著,心裡自然明白;卻佯作不知,坐下來就唉聲歎氣,一付悶悶不樂的樣子。

佛印感到奇怪。他素知東坡是個樂天派,笑口常開,可今天怎麼啦?不由得關切起來:「大詩人,你為何愁眉不展呀?」

「唉!你有所不知,早上有人出了一個上聯,要我對下聯。整整想了一早上才對出四個字,所以心煩。」

佛印半信半疑地問:「不知上聯怎麼寫?」

「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聽了心中好笑,這幅對聯早已老掉了牙,誰人不曉,難道存心耍我?且看他葫蘆裏賣得甚麼藥,於是也若無其事地往下問:「那麼,對出哪四個字呀?」

「積---善---人---家…..」

東坡故意一字一頓的念出來。

佛印不假思索地大聲接著念:「慶---有---餘!」

東坡忍不住哈哈大笑說:「既然磬(慶)裏有魚(餘),為什麼不早拿出來嘗嘗呢?」

此時佛印才知中計,接著兩人撫掌大笑,開懷暢飲。

禪中道義:人我相處之道,貴在和樂。
若想遠離人世的煩惱。冤家的危害,「不爭」和「無求」便是最佳的妙法。

三仙台和八仙洞

三仙台和八仙洞是我們家鄉的觀光景點,相傳八仙過海時,呂洞賓、何仙姑、李鐵拐看上了三仙台這塊小島時,便在這小島修煉。而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及曹國舅便留在八仙洞修煉。所以八仙洞真正只有五個洞,當然第六洞是非常偏僻的小洞,而且八仙洞也並非供奉八仙,都被一些和尚、道士佔為私有土地,向香客要錢化緣。有些和尚依舊抽菸嚼檳榔,毫無修道人的氣息。

五專時很喜歡和鄰居朋友坐著鼎東客運車,帶著弟弟,拿著鍋碗瓢盆和一桶水及一小包米、幾根釣竿便到三仙台釣魚野餐。那時跨島大橋還沒開工,我們一邊游泳,一邊釣魚,一邊煮飯,有時只釣到一隻三指幅般的小魚,其拉力不輸一尾大隻的南洋吳郭魚,現烤的魚味甘鮮美,真是人間美味,又有哪幾個有錢人能享受到這般大自然的豐盛美食呢?

小學時去八仙洞都會在電線杆上看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直到長大才知他身旁還有《南無觀世音菩薩》及《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原本是一國君王,最後剃度出家,並發下四十八大願,故願力非常大。若以萬佛朝宗而言,此佛將是『南無阿彌陀佛』。

五專時要考藥師,心情非常不平靜,便騎摩托車到八仙洞朝拜,小阿姨都帶我到第四洞海雷洞朝拜。當天我一個人前往,洞中供奉孔明及袁天罡及土地公,當我拜完抽取籤詩要博杯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也不知有多久時間,還好有廟祝在旁讓我喝口水,要我另外抽一隻籤試試看,結果是上上籤,而且得到三個聖杯。我依稀記的籤詩中的一句話:《福地福人居莫疑》。我便將身上的五百元放入功德箱以做感謝。

其實班上近六十人中我的排名總在三十名上下,而且藥師考錄取率也不過是百分之二十五,所以我一直很緊張,直到成績揭曉,我的每一科成績都在六十分以上,很順利的第一次就能考上藥師,讓我有工作的機會,如今我有空還是會去海雷洞朝拜。

藥局與直銷

還未到台南工作時曾在家鄉開了三年的藥局,剛開始生意還不錯,但最後卻因人口外流導致生意無法繼續做下去,所以才到台南的診所上班。上班領的是死薪水,而家裡的兒子又念貴族的幼稚園,每個月上萬元,於是想加入直銷。

但後來考慮再三,並沒有投身這個我所不熟係的領域,更何況我有藥師資格,朝八晚六,每個月便有三、四萬的薪水,這樣的薪資在南部算是不錯的,又何必冒險投資未知的領域。

而且直銷產品遊走於藥物與食品之間,把食品當藥品賣,或是哄抬健保不給付的藥品,藉此大行其道。在此,我本著藥師的良知只想說一聲,當那些所謂的直銷商你們所賣的價格為免也太離譜了,對於一般升斗小民,他們連三餐都沒沒有著落了,更何況是保健食品。

以前開藥局賣得最好的便是感冒藥水、斯斯、普拿疼、保力達。內心感觸良多,有這麼好的健保制度,民眾卻要自挑腰包亂服成藥,有時問問自己『我的專業到底在哪裡?』

有時內心真感到心痛,有一天看著某雜誌表揚一位藍鑽級級的直銷商,內心不勝噓唏,難道一位專業藥師的專業知識會輸給一名直銷商嗎?這些用錢堆出的假象,對我們的醫療品質有何幫助呢?還是害了更多家庭,陷於愁雲產霧中。我深深疑惑著。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山達基

以前在台南的一個藥師節餐會,坐在我旁邊的女藥師眼神很銳利的一眼便看出我的神情不對勁,其實我已經快發病了。

她問我說:「你是不是有吃精神科的藥物?」
我回答:有,並說我有躁鬱症,服用藥物已有十幾年。
她問我有沒有服用安眠藥?我回答:沒有。

她說那還好,她也告訴我她的遭遇,她是個單親媽媽,有個讀國中的女兒,白天上班,晚上還要照顧小孩,而且曾罹患很嚴重的憂鬱症,她弟弟也是躁鬱症患者。但她自從加入山達基這個課程之後,不須安眠藥,也擺脫藥物的控制,只要做心靈的治療,內心便會昇華。

她要求這一餐飯就不用吃了,要我坐計程車,她騎摩托車到山達基的台南分會試看看。真的我們就沒有吃那一頓豐盛的藥師宴,那位女藥師向分會的女會長介紹後便說她有事要先離開了,留我一人。

其實當時我的意識已經有些無法控制自己了,因為我需要有人看顧著我。而那位女會長拿出一張測驗卷要我在一定的時間內把所有題目做完,當時我的頭真的很痛,勉強做完後,拿給女會長。經過十分鐘的評量,我看到女會長將我的成績單拿來,真是滿江紅,沒有一項高於標準。也就是接近白痴的程度,如果依照這種成績他們是沒有辦法幫我上課的,可能要從最基本的課程上起。然後她拿了一本戴提尼的書賣給我並要我回去好好研讀。

這本書也看了兩、三遍,卻沒有特殊的感觸,聽說湯姆克魯斯也是該會的門徒,而且他們相信會出現一位救世主出現,我敢肯定那一定不是我。

明和佛

在大學畢業躁鬱症發作的時候,我一直要求父母送我到一貫道的道場修道。當時有位鄰居便載我和父母到花蓮光復鄉的一個佛堂居住,並且要求父母加入一貫道進行點玄。

大學時期因為買了一部五萬元的麥金塔電腦,所以道親們希望我能幫幫他們打電腦資料,將道親的姓名、住址、聯絡電話打字並列印出來。所以父母便專程把電腦及印表機拿到光復鄉的道場。當時的我不願進食,也不願配合,只是心中想著每個人心中皆有佛性,為何要向外求佛呢?

於是在他們的的要求下,我剛開始還很配合,但最後便一直打著斗大的『明和佛』,一直打,打到整個硬碟幾乎快要塞爆。有位道親發現制止我的行為,並要求我父母將電腦帶回家。

在道壇的那幾天我發覺所供奉的一尊很大的磁器彌勒佛,只不過是個偶像,便爬上供桌,想要抱起來將它摔破,嚇得那些道親抱住那尊彌勒佛躲起來。

就這樣我被遣返回家,過沒幾天就到台北老前人那花了三十萬,說是消災了事,其實是他們不懂精神醫學罷了,而且藉此詐財,令我感到不齒。一個以勸人修道的前人竟也會鬼迷心竅,見錢眼開。

如今寫下,我相信有很多幫人化解的靈媒,但還有更多神棍,請盡量擦亮我們的雙眼,真正的佛在我們心中!

牧師來看我

近一年沒去教會了,但牧師和牧師娘都會不定時的到家中探望我。今天我這個老菸槍在門口抽菸見到李牧師和牧師娘,便請他們進入家中閒聊。牧師與牧師娘聊起我最近的病情,而且很關心我的近況。

牧師說:「不是我們揀選了上帝,而是上帝揀選了我們。」並且用馬太福音十一章28節:「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這句話來勉勵我,與我聊了近一個小時,並為我做禱告,真的很感謝。

牧師希望我能為主日學工作,並幫忙教會打電腦週報。雖然我們的教會只有二、三十人,但牧師的工作繁忙,也許該是我幫忙為教會做些事的時候了吧!

其實我熱愛宗教,甚至想當個宗教家。在這讓我想起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8節:「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終了。」

在這讓我想到一步基努李維主演的《康斯坦汀》,他是一位驅魔大師,卻是一個老菸槍,故事的最後卻是天使長加百列忌妒上帝對如蚼蟻一般的人類如此此憐憫。要在地球上造成腥風血雨,卻被康斯坦汀所阻止,最後加百列從天使被打回人類,而康斯坦汀的肺癌也因而不藥而癒。

善惡總在一念之間,李牧師如此看重我,對我的病情也有幫助,我想不應該推辭,要好好走出社會,面對人群,做些有益社會的工作。

我的存摺

失業近一年,六萬多元的積蓄如今也只剩下一千元,只好當伸手牌向爸母親要錢。內心是苦悶的,真的很不孝,母親靠著她的檳榔攤供應家中三餐,而山上的檳榔也轉貿給人家,以低廉的價格維持一年的生計。真的很對不起他們,正值壯年該養家活口的時候卻浪裡翻舟,一切都不是那麼盡人意。

但爸媽臉上卻沒有愁容,母親每天就顧著小小的檳榔攤,直到煮飯時刻才又繼續家中伙食。一大早又是洗衣服煮早餐很忙碌。

父親每天往山上跑,他喜歡山上的清幽,有時在魚池裡釣一兩隻吳郭魚,煮一些麵條,並將釣上的魚烤來吃,就這樣過了一個中餐。老爸有空也會在工寮裡看聖經泡茶,過得很愜意,必不會為錢的事情而煩惱。

老爸把自己取了「山叟」的雅號,並將山上的檳榔園取名為「勤樂園」。並請人刻上『勤得更樂,樂得更勤』這八個字,隨檳榔的價格越來越差,父親望著那一萬株由他親手栽種的檳榔,內心的感觸必竟是很深的。想想一切從無到有,到如今沒落寞的局面,父親的心情是百感交集的。但每年看到山上的檳榔開花結果,內心就有份喜悅,好像聽到大自然的聲音,今年又有收成了。

雖然我在家養病寫部落格,但父母從不干涉我的生活,唯一注重的是我睡眠的品質,若睡眠不充足,他們是會很擔心的。前一夜睡了近12個小時,所以今晚睡沒三小時又起來寫文章了,我要好好調整自己的睡眠,並保養好自己的身體。

一名真正的智者

一名真正的智者 真正的智者是沈默的,他們不願說話,因為容易打斷他們的思考,他們喜歡沉思,和自然與藝術融為一體,他們的生活融入了道,一種規律的運行,並從日常生活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成為生命的結晶。所以他們的行動緩慢,並不是天生的運動員,他們自身有一套生理時鐘,何時睡覺,何時吃飯都在規...